齐家文化距今多少年
齐家文化距今大约已有4000多年。据考证,齐家文化形成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是见证了新石器时代向青铜器时代过渡的一种遗存,是中国比较重要的一支早期青铜时代文化遗存。
齐家文化距今多少年
齐家文化是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于1924年在中国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进行考古活动时发现的,因此命名为“齐家文化”,是考古界中比较典型的借地名命名的方式。
齐家文化的制陶业比较发达,研究表明齐家文化的缔造者在当时已经掌握了相对成熟的烧窑技术,可以制作可供日常使用的陶瓷。
科考人员在齐家文化的墓葬中发现了红铜制品,证明了当时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已经进入到了铜器与石器并用的阶段。
齐家文化追梦人——访文化学者唐士乾
齐家坪遗址
专家学者参观齐家文化博物馆
与齐家文化相关的作品
唐士乾,东乡族,甘肃省东乡县人,1984年7月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政治系,法学学士。广河县政协原副主席,现任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齐家文化博物馆名誉馆长。
唐士乾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多次荣获全国、省、州先进工作者。潜心研究齐家文化二十余载,筹建了全国首座齐家文化专题博物馆和广河县民俗博物馆,创办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策划拍摄纪录片《齐家文化探源之旅》(上、下集),该片荣获“第三届电影锦鸡奖”优秀纪录片二等奖,集体荣获2016年甘肃省委宣传部颁发的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主编合编《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2015中国·广河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6中国·广河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论坛论文集》《齐家文化百年研究文丛》(上、下册)《齐家文化网络征文获奖作品选集》,发表文章百余篇。
近日,“玉之东西——齐家文化与当代玉文化对话 ”特展在上海同济大学展出。该展的发起人,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唐士乾告诉记者:“这次展览精选了齐家文化博物馆馆藏玉器参展,使齐家文化走进上海,走向更为广泛的社会大众,以其独有的磅礴大气、多彩多姿的风格,展示了齐家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中华民族所固守和保持的华夏文明根脉。”谈起齐家文化,如数家珍般的他侃侃而谈。
那么,什么是齐家文化呢?齐家文化是我国最早的青铜时代遗存,距今约4300——3500年,与我国夏朝基本同周期。主要包括甘肃、青海境内黄河沿岸及其支流渭河、洮河、大夏河和湟水流域,分布范围东起泾、渭河流域,西至湟水流域,南达白龙江流域,北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截至目前,发现的齐家文化遗址有1100多处,较著名的有广河齐家坪、武威皇娘娘台、海藏寺等遗址。齐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也是中华民族的祖源之一。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所说:“齐家文化是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考古研究来说,齐家坪遗址与殷墟、半坡一样是圣地级的遗址,考古人向往的地方”。
多年来,唐士乾一直奔波和致力于齐家文化的宣传和推广中。那么,齐家文化有着怎样的魅力,让他如此着迷呢?“我与齐家文化结缘,源于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我在广河县政府部门工作,空闲之余一直研究地方史书和《广河县志》,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了齐家文化,当我轻轻揭开她神秘面纱的一角时,震惊不已。那时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下功夫了解和探索她,并立志尽自己所能让齐家文化发扬光大。但是当时的情况是齐家文化在国内外考古界名声显赫,而普通民众知道的并不多,呈现出‘国内冷清国外热’的情况,所以我想要改变这种现状,让这个源自咱们甘肃的灿烂文化走出去。让世界了解齐家文化,让齐家文化走向世界。” 唐士乾告诉记者。
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而夏朝与齐家文化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唐士乾为记者唱了一首流传于广河的歌曲《广开先河》,歌词是这样的:“大夏水流淌着远古的传说,齐家坪传递着华夏的薪火,一条茶马古道来来往往都是客,一方好儿女走南闯北写坚强;广通河畔大禹故事在传唱,钟鼎山惊叹着太子寺变样,看那旱塬梯田漫山遍野闪银光,看咱广河人,胸怀坦荡走四方……”这首介绍广河的歌曲述说着这里的古老文明。
“齐家文化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唐士乾说。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始于积石,至于龙门,而入沧海。”大禹治水的积石山就是今天的积石山县,大禹治水成功解除了水患,曾经被水淹没的土地裸露出来,形成大量冲积平原,不仅为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也为大禹乃至整个夏部落的东迁创造了先决条件。根据《水经注引《晋书·地道记》对大夏县的记载,就是今天的广河川,大禹出生于石纽的地方,石纽就是大夏县西10公里,今天和政县蒿支沟以东,大夏古城以西的地方,《金楼子》亦云,禹长于陇西大厦县。《史记·六国年表》更加明确的记载,禹兴于西羌,就是说大禹兴起于西羌,而《水经注》记载大夏水即为今天的广通河,以上史料说明,大夏古城可能是华夏第一“王城”,城堡的出现说明已进入了阶级社会,社会物质有了较大的丰富,是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我们有理由相信广河川就是大禹的故乡,这个寻根溯源的过程中,我们认为齐家文化就是夏文化,而且是唯一一个能证明夏朝存在的源头文化。
2015年5月,唐士乾成立了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从学术层面为研究齐家文学提供了有力支撑。2016年10月,在唐士乾的多方奔走和努力下,齐家文化专题博物馆在钟鼎山下的齐家文化广场巍然屹立并对公众开放,成为了广河县的地标性建筑和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博物馆建立之前,唐士乾还建立了一支103人组成的业余文物保护队伍。“我们这个文保队主要任务是防止盗掘文物,防止文物外流。主要针对大雨过后洪水冲出来的文物,修公路、水库推土机推出来的文物、挖自来水管道挖出来的文物、修建住宅挖出来的文物等,我们通过这些‘信息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获取第一手资料,如实记录。”说到这里,唐士乾回忆起一件往事。2017年4月,东乡县五家乡政府在辖区牛沟村实施分散居住群众集中安置工程时,在平整土地的过程中,推土机推出了一套珍贵文物“玉七联璧”。此璧直径74厘米,孔径24.5厘米,用马衔山玉料制作而成,现收藏于甘肃省东乡县博物馆。这套玉器出土后遭到哄抢,分抢到三处,我们设法全部追了回来。这件“玉七联璧”出现后,省内外专家纷纷而至。2018年3月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将装箱运抵广河的出土文物现场反复拼放完毕后,将其命名为“玉七联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甘青考古队队长叶茂林在当年国庆节期间,先后4次到现场进行走访调查,将“玉七联璧”出土地命名为“美湾坡坡”。唐士乾说:“现在,我们用收购的方式,共采集到出土时间、出土地点明确的齐家文化玉器、铜器、陶器、石器、骨角器、彩绘颜料、植物标本等1500多件(套),向齐家文化博物馆捐献42件。为进一步研究齐家文化的生业形态、社会经济、手工业态、风俗礼仪、祭祀活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实物依据,为揭示齐家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必将起到有力的佐证作用。”
建馆以来,全世界各大名校如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大学的教授前来这里交流考察。“这些年来,国内外各大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和教授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很多外国专家无不惊叹齐家文化的惊世骇俗,虽然‘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我还要继续摇旗呐喊,让更多的人知道齐家文化的精彩与辉煌。”唐士乾说。
目前,中美联合洮河流域考古工作队、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青考古队、上海同济大学、兰州大学等10家国内外科研机构在广河县设立齐家文化研究基地和田野实习基地。唐士乾说:“当前,国家实施华夏文明探源、‘一带一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大背景下,挖掘齐家文化价值,打造齐家文化品牌,恰逢其时,更时不我待。齐家文化不仅是广河著名的地标品牌,更是临夏乃至甘肃的文化名片。值得庆幸的是,2017年12月,国家文物局和甘肃省人民政府获批公布的《齐家坪遗址保护规划》,内容包含投资近5亿元的齐家坪遗址考古公园。届时,一个集考古展示、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于一体独具特色的园林式公园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
谈起这些年的成绩,唐士乾感到骄傲和自豪。他说:“齐家文化从1924年横空出世,已走过近百年曲折而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虽然这些年我们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这只是齐家文化高歌猛进迈出的‘万里长征第一步’,还需要各级政府和专业考古工作者的努力,齐家文化需要进一步研究,期待新的发现。经常有朋友调侃我是个‘齐家文化追梦人’,我内心也很认可这个所谓的‘诨号 ’,追梦就意味着不放弃,虽然我现在快要从行政岗位上退下来了,但是齐家文化的研究我不会放弃,我将继续着力挖掘文化资源,打造齐家文化品牌,也真心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学科的聚焦和研究的不断深入,齐家文化能有石破天惊的重大发现,让华夏儿女也能通过了解齐家文化来铸造自己的文化自信。”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华 静
本文来自安于现状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40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