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会冬眠吗
蛇一般情况下都是会冬眠的。蛇本身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来产生和维持恒定的体温,是一种体温随气温而变的变温动物。当气温下降到10℃时,蛇会停止一切活动,开始进入冬眠。
蛇会冬眠吗
蛇在冬眠时,不吃不喝,冬眠是蛇对低温的适应,也是蛇类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遗传特性。
蛇在野外的干燥的洞穴内、树洞内冬眠,往往几十条或者成百条蛇聚集在一起冬眠。
蛇是肉食性动物,吃的动物种类很多,如蚯蚓、蜘蛛、各种昆虫、鱼、青蛙、蟾蜍、蜥蜴、鸟等。
蛇为什么要冬眠?冬眠的蛇会被其他肉食动物吃掉吗?答案来了
蛇蛇是脊索动物门爬行纲下的一类动物,由于进化程度较低,属于一种变温动物(也称为“冷血动物”),当平均气温下降到15度以下时,由于低温环境难以产生更多地维持其体内细胞活动的生物酶,所以蛇就要选择干燥的石缝、树洞等洞穴隐蔽起来进行冬眠。
处于冬眠状态的蛇,它的能量消耗和代谢等生理活动会降到极低的水平,以此来作为对减少能量消耗的适应,并且冬眠的蛇一般会有几十条或者上百条盘集在一起。
记得小时候清明前后老家就有捉蜈蚣搞副业的传统,此时气温逐渐上升大地回暖,并且雨水增多空气变得潮湿,蛰伏在石缝或枯草堆里的蜈蚣便开始出来活动透透气。人们经常晚上拿着手电筒到房前屋后的屋檐下、水渠旁以及田间地头,方言读作“照蜈蚣”,然后用镊子夹起来放在倒有少许酒的容器里。
而白天有空的时候,会拿着两齿耙去野外翻动枯草堆、石块等,方言读作“挖蜈蚣”,有时候就能挖出一窝缠绕在一起的蛇,它们一动不动毫无攻击力,即便是有毒的蝮蛇、五步蛇、竹叶青蛇等都是如此。
蛇冬眠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处于冬眠的蛇身体比较僵硬,几乎没什么攻击力,但是经过长时间的阳光照射之后,随着气温的上升它也会逐渐苏醒过了,如果这个时候拿在手上把玩的话,手心里的温暖也会加速它的苏醒,这时候就会上演现实版的《农夫与蛇》,苏醒之后的蛇很可能会在你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咬你一口。
通常蛇的领地意识很强,如果蛇的安全一旦受到威胁便会发起攻击,但是对于冬眠的蛇来说,由于攻击力几乎为0,因此这个时候的蛇是一年中最脆弱的时候,加上蛇有集聚在一起冬眠的习惯,故而一旦遇到天敌,很容易遭到团灭。
不过虽然处于冬眠状态的蛇是最佳捕获期,如果被它们的天敌如平头哥蜜獾发现,很可能会直接当辣条吃掉。但实际上很少有天敌在蛇冬眠的时候捕食它,这是为什么呢?
上文中讲到,蛇是一种变温动物,它之所以要冬眠,这是因为蛇的体温会在可承受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根本就不需要通过消耗能量用于维持体温。
当环境平均温度下降到15度以下时,蛇就会开始长达将近数月之久的冬眠,而在冬眠期间仅仅只是凭借着消耗体内越冬前储备的脂肪来维持生命活动的最低需要。
由于能量消耗极少,因此在恶劣的环境下蛇也能以更小的消耗维持生命,而这种生存的优势也被自然所选择。不过像这这类变温动物也存在两个比较大的威胁:
一是低温环境下难以维持生命运动,因为维持蛇体内细胞活动的生物酶需要在一定的温度环境下才能合成,因此当环境温度比较高时,蛇类就很活跃,而当环境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就会悄无声息的冬眠,因此夏天蛇类等变温动物最为活跃的季节,并且热带地区蛇的种类和数量也非常多;而冬季蛇类就会冬眠将自己隐蔽起来,并且寒带地区蛇的种类和数量就非常少,尤其是剧毒型的蛇很少。
因此变温动物通过调节自身体温适应气温变化的生存方式,一旦气候环境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大变化,例如寒潮频发,超级冷冬或小冰河期出现时,恐将遭受灭顶之灾。而地球曾经历过的“小冰河期”都导致了一些物种的灭绝。
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蛇有时候也会在冬眠期间出来“晒太阳”,特别是暖冬的年份。今年2月河南商丘的一条盘踞田地晒太阳的蛇就登上了热搜成了“网红”就是一个很好现实的例子。在寒冬时节它没有冬眠而选择爬出洞穴晒太阳,连续多日保持早晨10点多钟出来,下午两三点钟进洞的好习惯,并且还不乱跑不要人,每天吸引上千人围观,有些老人甚至还带来了“贡品”来祭拜“蛇神”。
其实蛇之所以每天按时出来晒几个小时的太阳,是因为当时商丘所处的包括整个豫东平原在内的大片区域的气温创下了历史新高,每天正午前后地表温度达到了15度,满足了蛇基本的生理活动需求,因此蛇就会从冬眠状态苏醒,只不过由于气温还没有达到蛇最适宜的20度至30度的温度环境,故而这条蛇行动比较缓慢,不会见人就跑。
好在商丘人很淳朴友善,没有对这条蛇造成伤害,如果要是被正在觅食的老鹰、野猪先看到,其结局就悲剧了。
二是冬眠的蛇类有聚集的习惯,因为群聚在一起冬眠的蛇不仅能使周围的温度升高1-2度,而且还能减少个体水分的散失,以此来降低个体的能量消耗,减少死亡率。而散居冬眠的蛇类,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就会大幅下降,死亡率高达30%-50%。
但是蛇聚集冬眠的习惯同样是喜忧参半,喜的是除了能够“抱团取暖”提高存活率,且冬眠结束后还能及时搞希望工程增加交配繁衍的机会;而忧的是如果冬眠场所的隐蔽性不好的话,一旦被天敌发现就会遭到团灭。
不过,蛇通常都是选择比较隐蔽且干燥的洞穴(树洞、石洞)、缝隙(石缝、地缝)之中冬眠,由于冬眠期间不吃不喝,因此它们会将自己的新陈代谢降至最低,以冬眠之前的最后一票能量储备来维持生理活动的最低需求。
随着大地逐渐回暖,蛇类便开始苏醒,经过了一个冬季能量消耗的它们早已饥肠辘辘而很快进入到狩猎的状态,它们会潜伏在猎物经常出没的地方“守株待兔”,然后用“18般武艺”包括用毒液毒死猎物、用血盆大嘴咬住猎物再用身体缠住猎物使其窒息等,最后在慢慢吞进肚子里。蛇能分泌出非常强的消化液,即使是鹿角、鳄鱼的铠甲等坚硬的部位也能消化掉。
由于蛇冬眠的地方一般都很隐蔽,并且整个冬眠期间几乎不出来活动,因此即便是蛇冬眠的时候最脆弱,但很难被它的天敌猫鼬、鹰、“非洲一哥”以及野猪等发现,故而对于蛇类来说冬眠还是比较安全的。
总结当环境温度低于15度时,由于低温难以维持蛇类细胞活动所需的足够的生物酶,因此就要通过冬眠这种新陈代谢极低的方式降低能量消耗,维持最低的生命活动的需求熬过寒冬,冬天来了春天就不远了。
由于冬眠的蛇类一定不动几乎没有任何攻击性,故而冬眠的蛇是最脆弱的,一旦遇到天敌就很容易被团灭,好在它们一般都是选择比较隐蔽的洞穴或缝隙冬眠,很难被各路天敌发现。
当环境温度上升,满足蛇类生理活动需求的时候,蛇就会苏醒过来,而当温度处于20~30度之间最有利于蛇类的生存,因此夏天也是一年之中最活跃的时候,大家在野外要格外注意,谨防被蛇咬到。
最后多说一句野外防蛇小技巧:1、穿好长衣长裤皮靴子,避免被蛇咬;2、带上一米见长的竹竿(或登山杖等)敲击灌木丛或地面,蛇感知到震动后就会逃离;3、如果不幸被蛇咬了,要记住蛇长什么样,在伤口的近心端用绳状物体缠好防止毒素进入心脏,并迅速就医。
蛇冬眠毫无抵抗能力,还会被老鼠当辣条啃,为啥还要冬眠?
冬眠的蛇有多弱?蛇,可能是为数不多威胁着人类的动物,它们悄无声息,又极其危险,冷不丁地咬上一口,就有导致人类中毒的风险。
在绝大多数时候,蛇都是当地生态链中的王者,只有它敢欺负别人,没有人敢欺负它。但也有例外,当外界气温较低时,蛇就会变成任人宰割的“羔羊”,即便是它们的猎物老鼠,都可能将它们当作是辣条一样啃食。
南京一家动物园曾经出现罕见的一幕,游客们在爬行馆中参观蛇时,竟然发现两只小白鼠正在啃食一条大王蛇的身体,大王蛇身体上伤痕累累。
这两只老鼠原本是给蛇的食物,但是馆内的蛇对老鼠的出现都无动于衷,但老鼠却反客为主,将蛇作为了食物。据介绍,被老鼠啃食的这条蛇近期刚刚蜕过皮,鳞片还没有硬化,非常地软,容易被老鼠啃食。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已经12月,南京已经进入到了冬天,低温导致它们行动能力受限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除了大王蛇之外,大蟒蛇在低温环境下也会被“封印”,2019年2月份的一天,云南文山州森林公安局接到了报警电话,报警人称在修路过程中挖到了长2.4米,重18斤的冬眠缅甸蟒,被挖出来后,缅甸蟒一动也不动,根本无法逃生。
森林公安赶往现场后发现,这条缅甸蟒此时正处于冬眠状态,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较弱,面对人们的摆弄,它才毫无反应。
冬眠的蛇为啥没有反击能力?蛇,属于变温生物,它们并不会消耗能量维持体温,而是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策略的好处是非常节省能量,比如:大连蛇岛上的蛇岛蝮,每年吃6只小鸟就能够存活,而同等大小的哺乳动物消耗的能量比这多多了。
变温策略的好处是,即便外界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食物链崩溃,蛇也能通过少量的食物存活下来,熬过灭绝危机。
但是变温策略的坏处是,当外界气温降低时,蛇将无法行动。蛇虽然是变温生物,但是它们体内的酶却需要在合适的温度下工作,一般来说气温在25℃左右时,体内的酶活性大大提高,生产能量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使得蛇类活动频繁,对能量的消耗量大,需要大量的食物;气温在20℃左右时,蛇类的活动就会开始放缓,进食量减少;当外界气温降低到15℃时,酶难以工作,此时蛇就会开始进入冬眠状态。不过不同品种的蛇进入冬眠时间有所不同,脂肪量含量较低的水律蛇会早早地冬眠;脂肪含量较高的蟒蛇冬眠时间较晚。
其中热带地区一年四季温度都在15℃以上,此时的蛇也可能会不冬眠,全年都很活跃的觅食。
在冬眠期间,因为外界温度较低,所以蛇的体温也较低,体内的酶难以工作,导致了蛇体内能量不足,难以行动,因此身体变得僵硬,即便是面对外界的刺激,也无法躲避或者攻击。
老鼠属于恒温生物,它们会消耗能量用于维持体温,因此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季,它们也能照常活动,当老鼠遇到冬眠的蛇时,就犹如找到了食物,自然就可以将蛇当作是辣条吃,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一句俗语“老鼠吃蛇半年,蛇吃老鼠半年”。
尽管冬眠的蛇毫无反抗能力,但我们还是不要招惹冬眠的蛇。这是因为蛇其实非常怕冷,当外界温度低于10℃时它们有可能会冻受伤,甚至冻死。也正是因为如此,蛇在冬眠来临之前会找个洞穴躲进去,如果强行将它们从冬眠场所拉出来,它们会因为外界温度过低而被冻死。
即便不会被冻死,毫无反击能力的它们也会被外界食肉动物当作辣条一样吃掉。
其次,当冬季温度较高,或者蛇处于温暖的环境中时,它们有可能会提前结束冬眠,此时的它们非常危险,因为在冬眠期间不吃不喝,它们急需要补充能量,如果靠近它们有可能导致自己受伤。
冬蛇出洞极为罕见的情况下,正在冬眠的蛇也会出动。比如:地震。有一些地震发生之前,当地会出现地热,当地下环境温度较高时,蛇就恢复了行动能力;当内部温度过高时,蛇就会为了躲避高温而纷纷爬向地面,这就是所谓的冬蛇出洞。
不过冬蛇出洞并不意味着地震一定会发生,因为引发地热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地表之下的僵尸野火灼烧,在一些含碳量较高的地表之下,腐植物或者煤层意外接触到火源后会发生燃烧,但因为土壤之下的氧气含量不够丰富,只能通过裂缝补充氧气,因此燃烧反应并不剧烈,但却非常难以扑灭,有时甚至能够持续燃烧上千年之久。
如果地表之下突然出现僵尸野火,野火也会导致地表之下温度上升,使得冬眠蛇具备行动能力。不过由于地表之上的温度仍旧较低,爬出洞的蛇可能会因暴露在低温环境下而被冻死。
#蛇##毒蛇##老鼠##冬眠#
本文来自书生东旭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39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