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讲的是什么

资治通鉴讲的是什么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且有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编写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常简称《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

资治通鉴讲的是什么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且有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编写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称《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由司马光总其大成,协修者有刘恕、刘攽、范祖禹3人。

《资治通鉴》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到后周世宗显德6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人人都能读懂的《资治通鉴》,讲透了中国人的处世之道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任何人只要读一遍,便可终身收益无穷的神作。它自诞生,便让后世无数英雄顶礼膜拜。这本奇书就是与《史记》并称为“史学双壁”的《资治通鉴》。它不是一本普通的历史书,而是专为宋朝皇帝打造的“治国教科书”。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计16个王朝的兴衰交替。一本为皇帝写的书,普通人有什么阅读价值呢?作家张佳玮在知乎上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读《史记》多了,人会热血沸腾;读《通鉴》多了,会考虑做大事前......先学一点逻辑思辨。小末太认同了。如果说《史记》让我们得以一窥历史人物的风云事迹,那么《资治通鉴》就是帮助我们洞悉人性,看透人心的“处世宝典”。给大家举个小例子。《田忌赛马》,大家中学都学过,田忌采纳孙膑的妙计,三局两胜,赢了齐王。这段历史,在《史记》中,和书上记载的差不多。然而,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却告诉你:田忌赢了赛马,出了风头,却遭到“小人记恨”。贵为齐国相国的邹忌,却因为嫉妒田忌之才,派人假冒田忌占卜测大业。在古代,朝廷重臣,私自占卜是大忌讳,于是,田忌被诬陷起了谋反之心。齐威王便质问田忌是何居心去占卜,田忌难以自证清白,一气之下,竟举兵攻入都城要捉邹忌复仇,结果战败而逃......这个英雄失意的结局,忽然让这个故事,有了不一样的教育意义。而这正是《资治通鉴》被历代帝王将相视为枕边之书的原因——比起个人的奋斗和传奇,它更尊重史实,更希望我们看到历史进程中,不变的人性和成败定律。我想,每一个有知识的中国人,可能内心里都有一个隐秘的理想,就是这一生要通读一遍《资治通鉴》从处世的性情上来说,当千万人的生死,被你一页页翻过,你会变得更豁达。从做事的决策力来说,当你看到绵延千年的兴衰成败、新旧交替,再回头审视自己走过的路,你会更有远见和魄力。从做人的格局来说,当你冷观1362年的历史棋局,翻阅16个王朝的兴衰起落,你会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功、名、利、禄。只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读者来说,《资治通鉴》原著的文言文实在太晦涩难懂,让大家望而生畏。 所以这一次,小末比较了市面上几乎所有的白话版本,精选了这套全本无删减、翻译权威的《白话资治通鉴》,推荐给大家。团队历史三年打磨,文白对照,通俗好读,让你像看小说一样,读懂这部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处世之书”。底本考究,翻译权威,每卷开篇加上题解,让大人、小孩都能畅读无碍。全套12册,零删减全量内容+权威全译的《白话资治通鉴》读本。南周文创商城超级上新价,只要199元!出版社直发,100%正品。不到一张车票钱,就可收获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争读不止的经典之作,这笔投入太值了~

《白话资治通鉴》(套装12册)

权威底本 全本无删减

像读小说一样读《资治通鉴》

周MALL特惠价199元

01

历代杰出人物的必读书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大智慧,一书囊括从古至今,《资治通鉴》都是神一般的存在。一代名臣曾国藩,熟读数遍,赞它“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史学泰斗钱穆,称其为学史之人的必读之书。”梁启超直言:它是一本帝王的教科书。为什么一部书,能让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争读不止?因为,《资治通鉴》里记录了大量的真实案例解析,无论你是什么身份,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在里面找到问题的最终极答案。比如,作为企业家,公司要怎么招揽人才?很简单——曹操说:“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啥意思,老板不舍得“花钱”,牛人招不来;招来了不舍得奖赏,牛人留不住。而且奖赏有两个关键,第一是力度要大,第二是一定要及时。要成大事,就要舍得“割肉”,唯有此方能聚拢人才,**协力办大事。再比如,作为下属,你要如何“正确地”给上司提建议?《通鉴》记载吴起、乐羊,苦苦打了三年仗,终于得胜而归。国君魏文侯,却把打下来的领地,封给自己的儿子。还问群臣:“我为君如何?”群臣一个个都回答:“您是仁德的国君。”但一个叫做任座的臣子去直言不讳地说:“国君攻克中山国,不将它封给功臣和弟弟,却分给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场面很尴尬,魏文侯眼瞅着就要发脾气。这时候,另一个臣子翟璜出来救场:“国君,您是仁德的君主!”魏文侯再问:“何以知之?”翟璜回答:“臣听说只有国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刚才任座言辞正直,这不正证明了您是仁君吗。”魏文侯听完大悦。一句话,不仅灭了魏文侯的怒气,还解救了同为忠臣的任座,给领导留下了好印象。你能说这个马屁拍得不高明吗!再比如,职场、生活中如何识人?《资治通鉴唐纪》曰:“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测也。”啥意思?生气乃人之常情,如果有人生气却不表露出来,反把笑容挂在脸上,这样的人,则要远离。一句话,人性的弱点,人心的不可测,早已被司马光写透。哪怕读懂其中的十分之一,都足以让你眼见、格局远胜同龄人。更重要的是,阅读此书,透过前人的智慧,时时参照自省,可以让人生少走许多弯路,避免不必要的祸事。

《白话资治通鉴》(套装12册)

权威底本 全本无删减

像读小说一样读《资治通鉴》

周MALL特惠价199元

02

文白对照,通俗好读收藏、送人两相宜!当然,推荐大家读白话《资治通鉴》,除了读了就收益无穷。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它够好看,够好读。除了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与权谋之书,《资治通鉴》更是一部拨云诡谲、字字珠玑的历史故事书。火烧赤壁、螳螂捕蝉、武帝托孤……的来龙去脉,你能在这一睹全貌;唐太宗的治国之道,刘邦的用人之道、孟尝君的修身之道,你能在这里读到精髓。上起战国,下终五代,16个朝代的君臣治乱、是非成败、前因后果,《资治通鉴》一书全囊括。其中包含的,不止是王侯将相的管理和谋略之术,更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人情学问、处世哲学。这套《白话全本资治通鉴》,更是经得起一生反复翻阅的权威读本。由主持注译过《文白对照康乾御批资治通鉴》《文白对照群书治要》的著名出版人萧剑祥先生,全程把控,前后历时三年完成。文白对照,逐字翻译,加上294篇题解,通俗、好读。让普通读者也能像看小说一样,无障碍入门《资治通鉴》。比普通书籍大一号的字体,让中老年读者也可以,不费眼力,轻松阅读。32开本的设计,地铁、飞机出门随身携带,无压力~此次活动的价格也超级给力。文白对照,权威翻译的《白话全本资治通鉴》,全套12册,南周文创商城超级上新特惠价,199元就能带回家。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始终不变的却是人性,观《资治通鉴》,了解人性,参照自性,做人做事自然从容、豁达许多。

《白话资治通鉴》(套装12册)

权威底本 全本无删减

像读小说一样读《资治通鉴》

周MALL特惠价199元

· 更 多 推 荐 · (本文为推广信息)

《资治通鉴》是本怎样的书?

《资治通鉴》(Comprehensive Mirror to Aid in Government )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1019-1086)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与《史记》重合战国——汉武帝的部分。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资治通鉴部巨著。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司马光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但书中在叙述历代统治阶级活动的同时,也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编年体通史。该书以时间为“纲”,以事件为“目”,纲举则目张,时索则事叙。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使用了一套“古怪”的计时术语作为全书的时资治通鉴间框架体系,如“阏逄摄提格之岁”之类。“阏逄”相当于汉语“甲”,“摄提格”相当于汉语“寅”。为什么不用汉语的天干地支,而偏偏要用一套多音节语言的干支体系呢?司马光没有交代。《史记》的《历书》里面也用到了这套多音节干支术语,司马迁也没有交代其来源。这为后人胡思乱想提供了口实,如竺可桢就建议梵语学者用梵语破译这套术语。更有人藉此宣称中国人祖先来源于西亚两河流域或古埃及。其实,我国古文献明文记载这是天皇语言,即三皇时代的官方语言。明代著名学者万民英所著《三命通会》云:“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继盘古氏以治,是曰‘天灵’,淡泊无为而俗自化,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其十干曰:于逢(又名“阏逄”——编者注)、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曰: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于、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蔡邕《独断》曰:‘干,干也。其名有十,亦曰十母,即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支,枝也。其名十有二,亦曰十二子,即今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谓之天皇氏者,取其天开于子之义也;谓之地皇氏者,取其地辟于丑之义也;谓之人皇氏者,取其人生于寅之义也。故干支之名在天皇时始制,而地皇氏则定三辰,道分昼夜,以三十日为一月,而干支始各有所配。人皇氏者,主不虚王,臣不虚贵,政教君臣所自起,饮食男女所自始,始得天地之气而有子母之分,于是干支始有所属焉。”所以,司马迁和司马光所使用的这套多音节干支术语是中国最早的官方时间术语,属于“皇纲”性质,故而被采用为历史的纪年词语,以表示历史的正统。请参考本百科词条“三皇五帝年表”。

《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书中记载的历史由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一直到959年,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为止。是司马光以为君亲政,贤明之道为出发点所编写成的一本巨著,所谓“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在横跨中国16个朝代,一共1362年的历史中,详近略远,隋唐五代371年,占全书40%,史料价值最高。很明显的他多次着墨在其中的贤明政治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

帝后死称“崩”,王公死称“薨”。天子近出称“还宫”,远出称“还京”,列国诸侯远出称“还某郡”。《资治通鉴》具有强烈的正统立场,在分裂时代,如三国,魏有〈纪〉,蜀、吴无〈纪〉;南北朝时代,南朝有〈纪〉,北朝无〈纪〉;五代有〈纪〉,而十国无〈纪〉。又如《通鉴》载魏明帝太和五年:“(诸葛)亮帅诸军入寇,围祁山,以木牛运。”对此朱熹曾表达他的不满曰:“三国当以蜀汉为正,而温公乃云,某年某月‘诸葛亮入寇’,是冠履倒置,何以示训?缘此遂欲起意成书。推此意,修正处极多。若成书,当亦不下通鉴许多文字。但恐精力不逮,未必能成耳。若度不能成,则须焚之。”

《资治通鉴》于叙事之后,皆有附论,共186篇。其中“臣光曰”有102篇,其余84篇是各家评论,其中裴子野的论占了10篇,司马迁的论只有1篇。以篇数看来,〈唐纪〉所占篇幅最多(81卷)、其次为〈汉纪〉(60卷)。陈垣《胡注通鉴表微》曰:“《通鉴》书法,不尽关褒贬,故不如《春秋》之严。温公谦不敢法《春秋》,而志在续《左氏传》,有所感触,亦仿左氏设辞‘君子曰’而称‘臣光曰’以发之。余则据事直书,使人随其实地之异而评其得失,以为鉴戒,非有一定不易之书法也。”

从今日来看,“臣光曰”充满封建色彩,黄盛雄将其归纳“诚”与“礼”,“礼之纲纪”这个概念,可谓贯穿《通鉴》之核心。张须在《通鉴学》云:“《春秋》之意,最重名分,名分所在,一字不能相假,封建之世,以此为纲维。名分既坏,则纲维以绝,政权崩溃,恒必由之。温公以此事兆东周之衰,与七国之分立,而又系论以见托始之意。”司马光本人的思想并没有跨越时代,故其论述没有太大价值。例如:司马炎因守三年之丧被司马光称赞是“不世之贤君”。事实上,司马炎在中国历史上并不能与唐太宗,汉武帝等相提并论。

历史背景: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3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历经19年编辑完成。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谓,旋踵而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司马光为此书付出毕生精力,成书不到2年,他便积劳而逝。《资治通鉴》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司马光实都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清代学者王鸣盛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这部书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北宋时代,在中唐以来长期混战之后,实现了国家统一,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繁荣了学术文化;同时,内政多弊,御戎不力,“积贫积弱”,局势不稳。这是一个有生气的时代,又是一个很苦闷的时代,是个前进的时代,又是个软弱的时代。当时,君主将相,志士仁人,平民百姓,多在考虑如何生活,寻找出路。于是,有主张以“柔道”治天下,说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有立志改革,而实行变法的;有生活困苦,被逼铤而走险,起义造反的。掌握文化知识的人们,特别是历史学家,如欧阳修、司马光、范祖禹等,往往面对现实而回顾历史,企图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借鉴历史,为了有助于治国安邦,更好地解决现实矛盾。其中,司马光主编《通鉴》的目的最突出,最具代表性。它是由“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而得名

本文来自几分老友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3846.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12-19
下一篇 12-19

相关推荐

  • 资治通鉴讲的是什么

    资治通鉴讲的是什么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且有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编写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常简称《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

    2022-12-19 03:50:02
    550 0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12345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