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苏联为苏北辰
苏联在苏中蜜月期的时候被中国称为“辰兄”,取“北辰”即“北极星”的意思,意在体现苏联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对中国的引领作用,也就是“老大哥”高雅一点的说法,因而衍生了“苏北辰”这个名字。
为什么称苏联为苏北辰
1954 年 10 月,赫鲁晓夫率领庞大代表团访华标志着中苏关系进入“蜜月期”,在这一时期,赫鲁晓夫积极调整对华政策。
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加强对中国的支持和援助,第一次使中国和苏联站在同一高度,相对平等地进行交往与合作。
在政治领域,中苏两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相互支持与配合,在经济领域,中苏两国签署了一系列经济和科技合作协定。
李明圣:***为什么选择***
***成为军队统帅和政治领袖,是不断战胜打击、排挤、挑战和党内各种错误的结果。博古政治早产,力不从心,是经验和能力问题。张国焘拥兵自重,利令智昏,是格局和党性问题。王明非左即右,德不配位,是立场和人品问题。中国***和共产国际,在众多**早期领导人中,选择了代表正确的***。
从“八七”会议到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是中国***的艰难曲折期,是**中央领导人的频繁更换期,也是***从中央特派员到根据地领导人到全军统帅再到全党领袖的发展崛起期。彭德怀说:“***的领导地位是由正确的领导取得的。”一语中的,揭示了问题的本质。
油画《***在井冈山》,郑洪流,1977年
山沟里的马列主义扎稳了根
***的主张,曾经被那些从苏联留学回国的年轻领导人讥讽为山沟里的马列主义。那时候,***读马列不多,还真是在山沟里开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行程,积累了最高领袖必不可少的政治资源和理论基础。
起义失败,上山成功,一起一落,开辟井冈山道路。陈独秀下台以后,瞿秋白、李立三及王明、博古先后主持中央工作,他们也是马列主义的信仰者,都希望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但都没有找到走向成功的路。***在秋收起义失败以后带着起义军余部上井冈山,既为形势所迫,也是出于自觉。当时起义部队只剩1500余人,不可能按原定计划夺取长沙。***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一直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大本大原问题,研究过实业救国,追求过工读互助、地方自治,从事过**、工运、农运,是党内最早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先知先觉者,“不愿意去大城市住高楼大厦,愿意到农村去,上山结交绿林朋友”。
1927年9月20日,秋收起义失败,**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特派员、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对起义将士说:“大城市现在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我们要到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去,发动农民群众,实行土地革命。”
这是偶然之中的必然。可是当时的共产国际、临时中央和党内许多人依然照搬苏联十月革命模式,企图用城市武装起义的方式夺取政权,认为***的做法离经叛道。1927年11月,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和瞿秋白主导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撤销了***的政治局候补委员和湖南省委委员职务。这个决定过了四个月传到井冈山,***已经攻克茶陵、遂川、宁冈县城,在井冈山站稳脚跟,准备迎接**、陈毅上山了。一起一落之间,***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油画《三湾改编》,许宝中、李泽浩,1977年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两起两落,确立党指挥枪原则。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及其他大小数十次武装起义,***手中有了枪杆子,但怎样掌握枪杆子的问题并未解决。
领导三湾改编、将支部建在连上、实行部队内部民主,提出红军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三大任务,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制定优待俘虏政策,***在井冈山提出一套前所未有的建军、治军思想。但是,这支由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平江起义余部和袁文才、王佐两支绿林武装组成的军队,以农民和旧军队官兵为主要成分,不少人并不适应这套全新的制度安排和严格的纪律约束,刚从苏联留学回国的刘安恭,一到红四军就挑起了军中矛盾。从1929年5月上旬起,指责前委“管的太多”“权力太集中”“书记专政”“家长制”等意见沸沸扬扬。
6月22日,被**中央指定的前委书记***在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上落选,陈毅当选前委书记。会后,陈毅赴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离开红四军主要领导岗位到闽西养病读书,指导地方工作。9月下旬,代理前委书记**主持召开第八次党代会,会议开了三天毫无结果。大家都感到***离开后“全军政治上失掉了领导的中心”。
10月22日,陈毅带着中央指示信回到根据地。指示信肯定红四军成绩,维护**、***的领导,强调***仍应为前委书记。11月18日,**、陈毅致信***,派部队接***回红四军主持前委工作。12月28、29日,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在古田召开,一致通过***起草的决议案,解决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重新当选前委书记。两起两落之间,***理顺党与军队的关系,其建军治军思想变为全军上下的广泛共识。
游击战,运动战,三起三落,创造***作战思想。***一介书生,既非行伍出身,也未上过军校,只不过儿时爱读《水浒传》《三国演义》《隋唐演义》,18岁那年在湖南新军当过半年列兵,上井冈山多少有点“逼上梁山”的味道。***对***、**所部一次次“进剿”“会剿”“围剿”,逼着兵力、装备、军事素质均处于绝对劣势的朱毛红军,利用有利的地形和民意基础,以游击战、运动战方式迎敌,创造了“既要会打仗,又要会打圈”“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等一系列游击战、运动战的战略方针和战术原则。
但是,这套通过了战场考验的克敌制胜之道受到“左”倾领导人的不断批评。1931年11月的赣南会议和1932年10月的宁都会议,严厉指责***右倾。宁都会议后,***到长汀福音医院休养,其军事领导职务被撤销。1933年1月,在上海无法立足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和总负责人博古迁到中央根据地,全面推行“进攻路线”,清除***在中央苏区的影响,打击那些执行***正确主张的干部。
1934年10月,博古、李德指挥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突围,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一直到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王明、博古“左”倾冒险主义山穷水尽,才不得不让***东山再起。三起三落之间,***的原创性战略战术成为公认的真理。
博古的教条主义领错了道
从1931年9月到1935年2月,博古当了4年多**临时中央政治局总负责人。博古年纪轻,资历浅,没业绩,当时连中央委员都不是,24岁就担任党的最高负责人,是在半推半就之中被王明等人推上他并不擅长的总负责岗位的。博古的问题主要是经验和能力问题。博古的失败,架起了***从地方领导人到红军统帅的桥梁。
脱离国情,不接地气,从学校到机关,没读懂社会这本书。博古是个书生,1907年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世家,家境清贫,17岁开始编辑《无锡评论》,18岁加入中国***,19岁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23岁回国任全国总工会宣传干事、团中央组织部部长,1931年4月任团中央书记,5个月后直升**临时中央政治局总负责人。
博古涉世不深,阅历不足,充其量在书斋和机关从事过3年又9个月具体工作,对社会的认识尚在启蒙阶段,满脑子都是刚从苏联学来的斯大林版马列主义,还没来得及消化吸收、接上中国的地气。***年长博古14岁,出身湖南湘潭农家,在农村的泥土中滚大,深受湖湘学派“经世致用、实事求是”学风的影响,自幼好读社会这本无字天书,切身经历过清末民初的社会巨变,成功领导过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担任过**中央中央局秘书、组织部部长、农委书记,代理过***中央宣传部部长,创建过湖南的***,筹组过湖南的***,对中国社会有深刻而清醒的认识。
博古在白色恐怖的上海入主中央之时,***脚踏实地,已经在井冈山和赣南、闽西的山沟里形成一套理论,带出一支军队,占领一块地盘,成为这里的精神领袖和最高领导人。
油画《反“围剿”的胜利》,崔开玺、郑洪流、张文源、艾轩
照搬教条,不善实务,从学生到领袖,没上足政治这堂课。不到两年,博古完成从回国留学生到党的最高领导人的过渡,在政治上远未发育成熟,是一个早产的政治领袖,根本适应不了当年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
博古“左”倾中央在组织上搞宗派主义,火箭式提拔重用一大批留苏青年学生,排挤打击经验丰富的各级领导干部,引起党内矛盾;在军事上搞冒险主义,**连败,损兵折将,引起军队不满;政治上搞关门主义,断定中间派是最危险的敌人,拒绝与抗日反蒋的***十九路军合作,错失第五次反“围剿”大好时机;经济上搞竭泽而渔,过度借粮征兵,滥发纸币,弄得中央苏区民心动摇,经济衰退。
本来是博古的同学和支持者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闻天、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不满博古所作所为而加入***阵营。负责军事的政治局常委***也转向支持***。博古弄得四面楚歌、天怒人怨,成了孤家寡人。***则不然,秋收起义失败后成功退往井冈山,改编袁文才、王佐绿林武装,整合**、陈毅及彭德怀带上山的起义部队,领导井冈山和中央苏区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长征途中取得张闻天、王稼祥、***支持,均非常人所能为,表现出超人的政治智慧和政治领导力。
油画《湘江·1934年》,张庆涛
盲从顾问,不懂军事,从笔杆到枪杆,没闯过战争这道关。战争年代,党的最高领导人必须懂军事,善谋略,会打仗,能带兵。博古的倒台,军事失败是导火索。
博古担任临时中央总负责人之前,从未与军事沾边,到达中央根据地以后,一味依赖军事顾问李德,把红军指挥权托付给了这个不懂中国的德国人。李德有点欧洲作战经验,在苏联受过军事训练,面对***50万大军的第五次“围剿”,指挥数万红军以劣势兵力和装备,“御敌于国门之外”“以堡垒对堡垒”“分兵把守”“短促突击”,以阵地战方式硬拼消耗,结果丢掉了中央根据地。长征途中的湘江之战,又损兵折将,减员过半。
在血淋淋的事实面前,博古与李德彻底失去红军将士的信任。***是个军事天才,从井冈山到第四次反“围剿”,五年的战争实践一再证明,只要有***指挥或者按照***的办法指挥,红军就打胜仗。
博古、李德的失败,再一次说明红军不能没有***这个灵魂。博古时期,***先后被剥夺党权、军权、政权,靠边站二年多,遭遇平生最惨重的打压,但终究没有被压住。
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走错了路
张国焘是中国***的元老级人物,也是红四方面军的核心领导者,资历不比***浅,地位不比***低,实力不比***弱。张国焘的问题主要是格局和党性问题。张国焘的失败,巩固了***不可撼动的军事统帅地位。
油画《北上》,高泉,1996年
资历深,道行浅,另立中央,导致政治孤立。张国焘1897年11月生于江西省萍乡县一个官绅地主之家,北大学生领袖,22岁参与领导五四运动,23岁协助李大钊筹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24岁主持中国***第一次代表大会。从一大到六大,除三大外,张国焘长期担任中央领导职务。一大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二大当选中央执行委员,负责组织工作;四大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任中央工农部主任;五大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六大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
张国焘最大的败笔,是长征路上分裂红军,另立中央,自封主席,“宣布开除***、***、博古、张闻天中央委员及党籍,并下令通缉。对***、***免职查办”。当时,中国***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张国焘自立中央,推翻共产国际认定的领导集体,未报共产国际批准,没有经过党内选举,既在程序上不合法,又与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为敌,也受到红军总司令**、总参谋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及红二方面军领导人任弼时、贺龙的批评、抵制和反对。后来,连张国焘的心腹、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也改变了态度。分裂不得人心,张国焘孤立了。
红军血战百丈关(解放军报)
能力强,胆识差,南下打成都,导致军事失败。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雪山草地会师时,只剩1万多人,红四方面军有8万之众。张国焘与***的斗争,是南下与北上之争。***判断南下是绝路。张国焘扬言北上不拖死也会冻死。
张国焘错了。张国焘错在自恃人多势众,要挟中央,想当中央军委主席,被私利与权欲蒙住眼睛。***和**中央提醒张国焘,向南则敌情、地形、居民、给养都对我极端不利,将使红军陷于空前未有之困难环境。张国焘置若罔闻。果然不出***所料,南下红军在川西北易守难攻的深山绝壁、峡谷激流地区艰苦转战两个多月,1935年11月中旬,在川西南的战略重镇百丈,遭到死保成都的四川军阀刘湘和一直尾追红军的***中央军薛岳部共20多万大军的猛烈围攻。
百丈之战打了7天7夜,伤亡近万人,以失败告终。张国焘率部退守天全、芦山一带与敌对峙。三个月以后,薛岳部和川军主力再度进攻,红四方面军被迫北撤,第三次翻越大雪山,向道孚、炉霍、甘孜转移,退守西康北部贫瘠地区。
此时,***已经率领中央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与红二十五军及陕北红军会师,接通与共产国际的联系,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建立与张学良、杨虎城、高桂滋的统战关系,在陕北站住脚,并开始东渡黄河、打通山西的重大军事行动,获得政治和军事的主动权。
野心大,器量小,徘徊西康,导致经济破产。张国焘南下失败,根本原因是四川进不去,西康待不住。1935年9月8日,***、***、张闻天等人致电张国焘“向南行动则前途将极端不利,因地形利于敌封锁不利于我攻击,经济条件绝对不能供养大军”。两天以后,**中央在北上途中发出《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指出:南下是草地、雪山、老林,人口稀少,粮食缺乏,敌人在那里的堡垒线已经完成,我们无法通过。南下只能挨冻挨饿,白白地牺牲生命。
但张国焘权迷心窍,一意孤行。因百丈之战失利而退守天全、芦山期间,正值严冬时节,那一年气候反常,天降大雪,异常寒冷,有些外出筹集粮食的战士活活冻死在雪地里。败退西康北部,那里山高谷深,地广人稀,物产匮乏,语言不通,民族隔阂,上层土司、喇嘛暗中破坏,解决红军5个军、4万余人的粮食、蔬菜、医药问题十分困难,只得实行青稞统制、宰牛统制政策,定量分配青稞和牛肉,并成立了一个由总司令**为主席的野菜委员会,在漫山遍野的野草之中,搜寻可以充饥的食物。藏族地区医疗卫生条件极差,令人恐怖的伤寒病夺去了许多战士的生命,其中有好几位师长、团长级干部。
进退两难之时,驻共产国际代表林育英,从苏联回到延安,在中央与张国焘之间联络协调,呼吁张国焘北上,给了张国焘不少台阶。**、***、徐向前、陈昌浩本来就赞成中央北上方针。东出或南下之路已被堵死。张国焘只得借坡下驴,同意北上。张国焘曾经辉煌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长征路上,***与野心勃勃、心狠手辣的张国焘会合,遇到平生最严重的挑战,但终究没有被战胜。
王明的机会主义唱走了调
王明1904年5月生于安徽省六安县一个教师和小商人家庭,5岁上私塾念书,8岁写春联卖钱,9岁开始写诗,1925年10月加入中国***,11月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王明一生,在苏联留学4年,工作6年,养病21年,最后客死莫斯科。王明的问题主要是立场和人品问题。王明的失败,成就了***毋庸置疑的政治领袖地位。
油画《遵义会议》,彭彬,1977年
满腹经纶的极左领袖,熟读经典,目空一切,替苏联人说话。从留学苏联到主导中央政治局,王明只用了6年时间,有三个原因:天资聪颖,善于投机,尤其是俄语和副校长米夫主讲的马列主义课学得好,受到米夫赏识;在中山大学残酷的反托派斗争中初显宗派斗争才能,帮助米夫夺得中山大学校长职位,成为米夫心腹;回国后与博古等人一起站在国际路线上反“立三路线”,恰好碰到米夫来华改组**中央政治局,便一步到位进入政治局。
米夫曾经找二三十名不同意王明当政治局委员的干部谈话,声称王明是马列主义水平最高的布尔什维克,是反“立三路线”最卓越的战士,是最优秀的党的领导,是百分之百执行国际路线的,信任王明就是信任共产国际。于是,王明带着他的政治纲领《为**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以“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的姿态,一方面用“斗争干部”“新生力量”(大批留苏联学生),“改造和充实”各级领导机关,一方面“钦差大臣满天飞”,用中央代表、巡视员督导地方党组织执行“进攻路线”。后来,上海待不下去了,王明赴共产国际担任**代表团团长,***赴中央根据地工作,便临时委托博古总负责。
博古的教条主义,其实执行的是王明路线。王明也好,博古也罢,共同特点是在苏联学习,被苏联提拔,听苏联指挥,机械地充当共产国际的传声筒和代言人。
颐指气使的钦差大臣,越俎代庖,自搞一套,给***帮腔。遵义会议以后,**中央逐渐形成了以***为主心骨的领导集体。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找到了一个可靠的根据地。1935年12月的会议,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军队整合为一个整体。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和1937年7月的卢沟桥事变,促使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形成,***由“非法”变“合法”。1937年8月的洛川会议,确立了***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
正当各项工作顺风顺水之时,1937年11月29日,王明坐着苏联飞机回到延安。王明讲“我们是共产国际派来的,斯大林同志派回来的”,“俨然是捧着尚方宝剑的莫斯科的‘天使’,说话的态度,仿佛是传达‘圣旨’似的”,王明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委员和政治书记处候补书记,这也唬住了很多人。
王明在1937年12月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错误主张,一度在党内占了上风,越位定了不该定的调;在武汉担任**代表团团长期间,不经请示以**中央名义发表宣言、声明,甚至不经过***本人同意就以他的名义发表公开谈话,越权说了许多不该说的话;与中央分庭抗礼,居高临下批评中央书记处,向根本不在其职权范围的八路军及其他党组织发号施令,拒绝在武汉发表***的重要著作《论持久战》,越界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客观上给***添乱,为***帮忙。
王明在国共冲突时期极左,在国共合作时期又极右,“左”也好,右也罢,都源于不顾中国国情,死搬硬套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指示,在处理中国***与共产国际的关系、与***的关系、与中间势力的关系时,站错了立场。
延安**中央党校大礼堂旧址(中**网)
孤立无助的政治怨妇,神话破灭,政治破产,为自己叫屈。王明的政治本钱,除去共产国际的扶持,就是那张能说会道的嘴。1938年3月,王明提议派曾经留学苏联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任弼时去莫斯科汇报工作,共产国际领导人曼努伊斯基询问,王明是否有把自己的意见当中央意见的倾向?是否总是拉拢一部分人在自己的周围?是否与***处不好关系?王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1938年9月,**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稼祥回国,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传达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指示:“**中央在领导机关中要在***为首的领导下解决,领导机关中要有亲密团结的空气。”1938年9月29日至11月26日,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作政治报告和结论报告,实际上成为**中央最高领导人。王明在会上提出“全党必须团结统一,我们党一定能够统一团结在中央和***同志的周围(领袖的作用,譬如北辰而众星拱之)”。六中全会决定撤销长江局,王明留延安工作,担任中央统战部部长、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主任、中国女子大学校长等职务。
王明的领袖梦破灭了,嘴依然不闲着,在延安不停地发文章,不住地作报告,并且不识时务,重印那本《为**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还做了许多私下串联、背后告状的小动作。延安整风,王明受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严厉批评,但拒不认错。1950年10月,王明首次赴苏联养病。1956年1月,王明再度赴苏联养病,从此一去不返,在苏联著书立说,专事谩骂***和自我吹嘘、自我申辩的工作,直到1974年3月离开人世。抗战初期,王明从苏联回到延安,一副马列主义理论家和**中央太上皇架势,***碰到平生最激烈的竞争,但王明终究没有争赢。
陈独秀失败以后,瞿秋白失败了,李立三失败了,博古失败了,张国焘失败了,王明也失败了。***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在理论上解决了马列主义中国化问题,在实践中找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和方法。历史选择了***。
作者:李明圣,**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总编辑,北京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本文发表于《前线》杂志2019年第4期,原标题“***为什么选择***“
责编:申洁
排版:林苗苗
监制:李爱玲
一个原属中国的大岛屿,后来两个邻国争执不休,是个重要石油产地
在中国人的历史记忆中,曾经有一个叫“库页岛”的地方,如今在国际法的意义上叫萨哈林岛。这个存在于中国历史版图中的大岛位于黑龙江出海口之东,东面和北面临鄂霍次克海 ,西面隔鞑靼海峡与**相望,南隔宗谷海峡与日本国接壤。库页岛的面积很大,大概有76400多平方公里,比台湾岛还要大。
如果从历史文献资料中寻找库页岛发现和开发的源头,很多人会从《山海经》中寻找,里面有“毛民之国,为人身生毛”的记载,当然那种可靠性和说服力是存疑的。“库页”一词是唐朝出现的,是中原王朝对当时黑龙江流域某些民族的称呼,又翻译成“窟说”、“库伊”。
库页岛
在后来的考古发掘中,在库页岛曾发现过汉唐至辽金的一些青铜器和玉器制品,这是中原文化对库页岛发生影响的证据。金、元、明三朝对库页岛都曾经实施过松散的羁縻控制,而到了清朝,黑龙江下游地区和乌苏里江东、包括库页岛都划归宁古塔章京管辖。
1677年(康熙十五年),将军驻地迁到吉林,宁古塔留副都统管理旗户,1732年 (雍正十年)三姓设置副都统,从此以后,黑龙江下游和库页岛便是三姓副都统的直接管理的地区。
清朝管辖下的库页岛居民,既不编八旗,又不属理藩院,而是尊重原有的地方部族政治传统,松散羁縻的管理,与前朝没有太大区别。东北地区虽然是清王朝的龙兴之地,但是清廷对于黑龙江流域的疆域并没有明确的主权意识,也没有现代的疆界观念。
库页岛原住民
正是因为清王朝对于库页岛管辖的松散和废弛,所以这里成为日本和沙俄帝国觊觎的对象。18世纪中叶,沙俄和日本势力侵入库页岛,俄占北部,日占南部,俄国称之为萨哈林岛,日称桦太岛。
1860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使包括库页岛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广大地区被割让给俄国。1875年日俄两国签定“领土转让条约”,俄国以千岛群岛北部18个岛换取日本占领的库页岛南部,整个库页岛被划给沙俄。但是1905年日俄战争后,俄国战败,所以被迫割让北纬50度以南地区给日本,所以库页岛以北纬50度划分为南北两部分,简称南库页岛与北库页岛。
中俄《北京条约》
日俄两国以北纬50度为界,分割占领库页岛的情况一直维持到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十月革命后,英美法和日本等协约国因为不满俄国退出大战,所以组织武装干涉,出兵苏俄的远东和西伯利亚领土。协约国武装干涉并没有什么效果,1920年4月之前,协约国武装陆续撤军。
但是,与俄国有传统战略竞争的日本军队并没有撤军,相反与有苏俄背景的远东地区苏维埃武装发生冲突。1920年5月,远东的苏维埃游击队焚毁了庙街城(尼古拉耶夫斯基),日军俘虏、日本驻庙街领事官员及家属、当地日本侨民,共计300余人,在这场大火中烧死,这就是历史上严重的“庙街事件”。
中国的庙街,俄国的尼古拉耶夫斯基
日苏关系迅速恶化,日本军队企图出兵当时被苏俄控制的北库页岛。发生“庙街事件”,日本为何会出兵北库页岛呢?因为北库页岛的石油资源非常丰富。在1904—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就曾派遣地质人员到该地区进行了煤田、油田若干调查,对当地的石油蕴藏有了基本判定。另外,北库页岛石油产地离日本北海道各个港口不足400海里,可以说是日本海外石油资源最近的地区。
日本方面对北库页岛的石油非常重视,1919年4月1日内阁会议通过决议,即关于在北库页岛建立企业的文件,强调北库页岛石油和煤炭,对日本军事的发展“绝对必要的”。为了确保该地区石油的开采顺利发展,在日本政府帮助下,1919年5月1日,久原矿业、三菱矿业、日本石油、宝田石油、大仓矿业等五家大企业组成辛迪加,取名为北辰会。
萨哈林州
苏俄方面为了缓和局势,扶持了有苏俄背景的远东共和国,作为日苏之间的缓冲。远东共和国得到日本支持,双方从1921年8月至1922年4月,在中国大连双方举行了正式会谈,但是成效甚微。
当时的库页岛,尤其是北库页岛非常重要,不仅是因为其战略位置,更是因为它有蕴藏量不小的石油资源。北库页岛的石油资源也吸引了很多西方资本,1921年3月,远东共和国与美国石油企业家希库雷阿签定合同,授予希库雷阿具有北库页岛的石油开采权。
远东共和国
远东共和国背后的苏俄政府引入美国资本的目的,是借以对日本施加压力。由于各种压力,1922年10月25日,日本从苏俄滨海省撤军。1922年11月15日苏俄政府宣布合并远东共和国,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也就是历史上的苏联诞生了。
苏联成立之后,北库页岛问题的谈判双方就变成了苏联和日本。经过无数轮艰难谈判,1925年1月24日,日苏两国在北京正式签定《日苏基本条约》。1925年12月14日,根据《日苏基本条约》的规定,日苏两国在莫斯科分别签定关于北库页岛石油开采权利租让合同和煤炭开采权利租让合同。这样日本就根据合同正式获得苏联控制下的北库页岛的石油、煤炭开采权利。
现在萨哈林海域的石油平台
日本和苏联达成了关于北库页岛石油资源开发的利益分配协议,这是战略平衡之后的妥协结果,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在这场大国博弈的游戏中,库页岛原先的主人——中国,是一个完全不被考虑的局外人。
本文来自自欺欺人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33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