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与公婆的关系称谓
儿媳跟公公的关系叫翁媳关系,儿媳跟婆婆的关系叫婆媳关系,翁媳关系中的翁指的是家公,即老公的父亲,婆媳关系中的婆指的是婆婆,即老公的母亲,两者中的媳指的则是媳妇,即儿子的老婆。
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是对亲属的称呼,或具有亲属关系者的互称,但是亲属称谓始于何时,不太好证明。
《中国古今称谓全书》中“家族·亲属”类有一千八百条,《亲属称呼辞典》共收录包括古代称谓和现代方言称谓在内的亲属称谓三千五百条。
中国古代将凡血缘相近的同姓本族和异姓外族都称作亲属,通常指五代以内的任何血亲或姻亲。
婆婆也叫“妈”
看了太多讲述母女情深的故事,自己也会偶尔在文章中提到自己的妈妈,可很多人忘了,婆婆也是叫妈。
人们用“媳妇熬成婆”来形容地位得到提升,不用再小心过日子、常常担心受气的改变过程。貌似婆媳矛盾才是中国社会最不可调和的矛盾,婆媳关系紧张也成为茶余饭后,甚至影视、小说的不老主题。
那个“我和你妈同时掉到水里,你先救谁?”的问题演绎出不同版本,母亲总感觉自己辛苦养育的儿子被另一个女人抢走了,而媳妇总也不能理解男人长大了为何还成天受妈管。很多女人没有发现,自己既是儿媳,有一日也可能成为婆婆。
前段时间听了一个很感人的婆婆故事。那是一个农村妇女,如同很多农村妈妈一样,她在家中依然刨地喂猪,默默无闻,儿子读书有出息,在城里结婚生子,很少回家。后来儿子有了外遇,做妈妈的小心翼翼,害怕儿子和儿媳离婚,自己又不敢说儿子一句半句,即使知道是儿子不对,可除了默默流泪就只能请儿子身边的朋友去规劝。
有一天,得知儿子出差的老人自己坐车上百公里,赶到儿子工作的城市找到儿媳,她说知道有老方法可以使儿子回心转意。她要求儿媳骑着摩托车穿越平地起高楼的城郊,带她到一座寺里去许愿,她坚定地以为这样儿子的家就不会散,儿媳拗不过她,只得带她去。可几天后,儿子出差回来,见到她却是一脸不高兴,硬生生送她回了老家。
十多年后,当那个失婚的儿媳与人讲起这段往事,竟忍不住数度哽咽。她说这些年来,她每每回想起前婆婆,最多的总是她们一起穿过城郊尘土飞扬的工地,婆婆紧紧抓着摩托后座,就像紧紧抓住挽救儿子婚姻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样,虔诚地祈求上苍让儿子的心回归家庭的情景。媳妇当时对丈夫失望,对那段婚姻厌恶,甚至连带不想理婆婆,她觉得那个出轨丈夫的妈妈是如此愚昧、无知。
时隔多年,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自己的母亲慢慢变老,自己也在生活的磨砺中渐趋成熟,想到结婚后那几年每次回老家,婆婆连碗都不让自己洗一个,有好吃的总是留着带给他们,那个慈爱的母亲形象渐渐高大起来。被出轨儿子强硬送走的那天,婆婆回望时眼神里交织的心疼、无奈、担忧、恐惧穿透一切。“那时候,作为一个农村妈妈,她做了所有她能做的,以挽救我们的婚姻。”这算是前儿媳对婆婆最高的评价。
以前在老家,常常听一群升级为婆婆的女人议论,现在孩子结婚小,有的跟公婆一起生活的时间甚至是跟自己父母生活时间的好几倍,可对婆婆的抱怨,对儿媳的数落也是不绝于耳。
我爸妈结婚30几年,早些时候,奶奶和妈妈的关系不算紧张但也时常有小摩擦。直到这些年,我们都在外奔忙,家中常常只剩奶奶和妈妈两个人,奶奶身体日渐衰老,虽然大多数时候生活还能自理,可已不放心她独处,妈妈开始哪里也不去,静心在家陪伴,实在有不得不离开的事情,也只能让几个姑妈短暂照看。有时候回家,遇上下雨,妈妈外出没带雨具,我们送得速度稍微慢点,一向疼我们的奶奶居然会发火;每次有什么好吃的,妈妈总要先夹一箸给奶奶,甚至奶奶不吃的菜家里基本是不做的。
经过多年的相处,不是媳妇熬成婆,是婆媳熬成了母女,说到底,婆婆的称谓也终归是“妈”。
本文来自几分老友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2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