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元宵节风俗传统
河南的元宵节风俗传统有: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吃团圆饭、放烟花、舞狮子等。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元宵节的早上,河南人民会煮上一碗元宵,并开展一系列的元宵活动。
河南的元宵节风俗传统
元宵节有吃团圆饭的风俗,在元宵节这天,无论在多远的人们,都会在晚饭前赶回家中,在晚上,一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
元宵节有赏花灯的风俗,在晚饭过后,人们会相约去街上赏花灯,花灯款式各异,五颜六色,因此花灯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元宵节有猜灯谜的风俗,在花灯底下,会附着各种各样的灯谜,感兴趣的人们可以参与竞猜,猜灯谜活动既可启迪智慧,又增添了节日的氛围。
元宵:河南的做法和煮法,以及元宵节的真实来历
题记:河南的元宵,做法不一样,煮法也不同,怎么做、怎么煮?需要单说。元宵本来叫糖元,现在叫汤圆,为什么叫元宵?元宵节为什么不再叫上元节?叫元宵节?本文告诉您真相,历史本来的真相。
一、元宵的做法元宵的做法,主要有三种,分述如下:
⒈素汤圆。
素汤圆是最原生的做法。可以上溯到9000年前的农耕起始年代。人们有了谷物种植,就有了磨粉。所以自有文字记载,就有这个食物。但是古人不叫汤圆,也不叫元宵,叫元子或糖元也是宋代才有。
素汤圆做起来相当的简单。糯米粉加水和成面团,不用揣,不用揉,也不用饧(xǐng),直接的揪剂子,搓了鸽子蛋模样,或大或小随您意,然后煮熟了就是。
⒉滚汤圆。
我家离开封市35公里,他们的汤圆还是宋代京都传统做法,和信阳完全不一样。
滚汤圆做法分两步,先是做馅,主要的配方是:炒熟的黑芝麻,研碎;果脯;白糖;熟猪油。搅拌一起成半干稠泥状态,然后搓了鸽子蛋大小。
第二步在圆簸箕里铺一层干糯米粉,把搓好的料球放进去,来回动作让料球滚动起来,就粘了一层糯米粉。粘到一定厚度就成了,煮熟了吃。
⒊包汤圆。
信阳要吃带馅的汤圆,都是饺子一样的包。馅料就比较简单,一般就是黑芝麻,炒熟了研磨成碎粉,然后拌入等分的白砂糖,基本还是粉状。
糯米粉和素汤圆一样处理,合成面团,揪了剂子,稍微搓圆,再捏个窝,小勺子挖了馅料放到窝里,两手包了再搓成圆球。煮熟就是。
二、元宵的煮法⒈素汤圆煮法,介绍三种:
●甜酒汤圆。煮汤圆的锅里,烧水时放入水量十分之一的甜酒,自己做的甜酒酿,不是超市卖的,超市卖的不能这样用。烧开后把汤圆下进去,再开就转小火,煮到汤圆漂起来就好了。盛到碗里加勺糖,一般的加白糖,有的女性喜欢加红糖。
再讲究的,水开了先打荷包蛋,待到荷包蛋成型了,下汤圆煮到漂起来。
●鸡汤汤圆。白水下汤圆,漂起来后盛到碗里,再浇进去老母鸡汤。连汤带肉,白白的汤圆,混在鸡肉汤里。味道和色彩、形状,很是勾引食欲。
●汤菜汤圆。这种做法和上面的一样,只是用途不同。作为宴席的一道汤菜,汤圆会很小,比麻雀蛋还小。甜汤就甜酒汤圆,荤汤就肉汤菜里烩汤圆。
⒉滚汤圆的煮法。
滚汤圆煮法比较不同。因为自身的性质有特点:一是馅料成团硬实,必须的煮透,否则硬芯不能吃;二是汤圆的皮不结实,搞不好就煮化了。滚汤圆所谓的皮,本来就是糯米粉干燥状态下的结合,非常松散的结构,很容易煮化,结果是元宵还没煮熟,个个都裸了,就剩馅,随后也化到汤里,锅里成浆糊,没法再往下进行。
滚汤圆的煮法,首先要熟悉它的特性,然后作出相应措施,煮法如下:
●先处理好“皮”。干粉滚就的皮很散,就要在锅里的水快要烧开的时候下进去。汤圆猛一湿水和加热,粉状的糯米粉就会迅速吸水糊化,结合性就很快密切。
●但是在糊化过程中,汤圆对外部小环境要求稳定,不能晃动频繁,否则在密切不到程度时,依然的散化到水里。
●所以,汤圆下到锅里后,一不要勺子搅动;二不要把水烧开,就保持在似开似不开状态;三不要急切捞起,要充分煮好。
●待到汤圆完全没有了生面的白色,成了白玉石似的通透状态的色泽,就煮好了。这个时候汤圆才胜利完成任务,可以盛到碗里吃了。
⒊包汤圆的煮法。
包汤圆好煮。因为馅料松散状态,不像滚汤圆那样结实难煮。而且外皮是和的米面,不会煮化。这个汤圆的煮法和素汤圆一样,水烧开了下到锅里,都漂起来了就好,可以盛碗吃了。
三、元宵节的来历元宵节日,前秦时期有了历法就有了节日,因为我国的节日是农耕文化的主要内容。只是古时候不叫元宵节,元宵也不叫元宵。直到宋代,元宵节还叫“上元节”,闹花灯是上元节的主要活动。譬如水浒传里就把京城上元节场景描写的很热闹。这时候的元宵还叫“元”,有馅的叫糖元。
截止到宋代,上元节的意义,既是庆祝本年第一个节日,迎接春天的到来;也是期盼本年度风调雨顺,五谷丰收。所以要热闹,要吃甜食,大家都甜甜蜜蜜,得到好心情。现在的话就是振奋精神,奋力干好今年的事情。
把上元节改叫元宵节,是宋末元初的事。这段历史都知道,就是没人提及,因为太耻辱,只有闷在心里不说。有一组数字:
忽必烈占领中原,采取的是种族隔离和种族灭绝政策。据史料记载,我国历史总人口,宋代首次实现过亿。据宋大观四年(1110年)的户部人口统计,户数为 20882258 户;口数为 46734784 口。这只是丁数,算上妇孺老幼,总人口达1.2亿之多。到了宋末的1122年,境内总人口还有9347万。但是到元朝基本占领南宋(1127-1176年)的1274年,总人口只有887万。
当时的四川有2000万人,元朝占领后剩有不到80万人。元朝对中原人的疯狂**,被记载在1985年版的《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里。
这时期的糖元再不叫糖元,叫元宵。但是历史没有文字记载,只是百姓口碑相传,所有人都知道为什么,都不说。
元宵的真实含义是“元消”,不是元宵,上元节晚上吃的美食。而是被蹂躏下的百姓诅咒元朝早日灭亡,也是上元节晚上吃。
河南元宵节,盘点哪些你不知道的独特习俗?
河南元宵节的习俗
1、河南元宵节会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
2、河南元宵节会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3、河南元宵节会吃馄饨汤
襄城县元宵吃馄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 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若无桥,则以木板搭数丈高之“天桥”,称为“走百病”。
元宵节的来历是什么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元宵节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元宵节有什么禁忌
1、元宵节当日,父母应尽量避免孩子哭闹,以免给家庭带来霉气。民俗认为此日是天宫大帝的诞辰日,应以喜庆为主。
2、元宵节当日,工具或设备的破损,以及意外事故的发生,则意味着当年财富的流失和霉运降临。因此,此日应避免大的机械作业与动工,以防范不利事情发生。
3、元宵节当日,应少去医院、人迹罕至的荒郊野外、坟地、古陵等阴气和晦气较重的场所。身体弱、运气差的人士更应加以防范,以免沾染晦气上身。
4、元宵节当日若丢失财物,那么则意味着自己没有能力照顾好钱袋,一整年很难抓住机遇。因而,应特别注意防范财物遗失。
5、元宵节当日,最好不要借钱给人,否则,今年他人容易将你的运气借走。
6、元宵节当日,米缸、面缸不要见底,因为古有断炊堪虞之说。
7、元宵节当日,应注意衣服不要弄破。否则,容易一年破败倒霉。
本文来自一见不钟情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16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