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溺水的常见时段
发生溺水的常见时段分别在下午学校放学后、双休日、节假日等时段。在工作日的白天,成人需要上班,学生需要上学,只有在有空的时候,人们为了可以凉快一点,选择到水里游泳。
发生溺水的常见时段
溺水一般是指人淹没于水或其它液体介质中并受到伤害的状况,表现为神志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处于临床死亡状态。
一般情况下,正规的游泳池发生溺水的几率比较小,因为泳池分浅水区和深水区,人们多半会选择踩得到底的区域游泳,加上人员众多,还有专业的救生员,在泳池游泳相对比较安全。
夏季气候炎热,家长一定要告知孩子并看管好孩子不要随意结伴到河里或者水库中游泳,以免发生危险。
夏季将至,这些防溺水及救援知识请务必告诉孩子
3月19日傍晚
长沙宏聚地中海小区
两个小孩跑到了小区人工湖玩耍
一个孩子不慎落水
玩水是孩子的天性,
随着天气回暖,
水边多了很多孩子的身影,
与此同时,
淹溺水事故也屡屡发生。
据不完全统计,
在我国每年大约有5万余人因淹溺死亡,
而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中,
淹溺事故为头号杀手。
淹溺多发生在水深不可测、
水距难判断的不安全水域。
为何溺水事故还是层出不穷?
是各界对孩子安全教育的不足,
还是父母对于孩子监管的不到位?
从以往发生的诸多溺亡案例看,
背后存在诸多原因。
家 长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想将安全意识真正地刻在孩子脑海里,父母就要以身作则,将安全意识时刻铭记于心,如果连家长都敷衍了事,那就算外界再怎么宣传、再怎么重视安全教育,又有什么用?一些家长甚至带着孩子前往一些野外不明水域游玩嬉戏,造成了孩子认为其实没那么危险的错觉。
另外相关数据显示,大多数溺亡发生在留守儿童群体中,而且集中发生在节假日、假期等特定时间,外出辛苦打拼的父母也是为了孩子们有一个幸福的未来,那么是否能尽量提前做好计划在假期到来的时候能回家陪陪孩子或将孩子接到身边一起过暑假,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在假期和节假日的时候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每天与孩子们沟通一下,问问学习与生活,同时嘱咐一些相关安全注意事项。
学 校
孩子溺亡悲剧频发,很大根源还是在于对孩子安全教育的不足。
学校每年都会做防溺水的安全教育,但是否还停留在一堂讲座、一份板报、一张通知的老套路上,相信这样的安全教育与嬉水的欢乐比起来,对孩子来说可能前者可以忽略不计了。
所以除了常规的宣教方法,学校还可进行防溺水演练,请专业人士展示真实案例,模拟学生溺水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除了校内教育,学校还可联合相关部门走出去,定期组织人员对校园及周边的水域开展全面的排查。对校园周边的河流、废弃水库、在建工地、人工开挖或自然形成水潭等存在的隐患,及时告知师生、家长及当地政府、水利等部门,要求主管部门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学生溺水事故发生。
政 府
防溺水不是一个部门就能解决的问题,应该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防溺水机制,所以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职责至关重要,应加大对河道管理的力度,在河道内竖起警示牌,对工地水塘等危险水域要督促施工企业进行填埋或建立围墙,在可能发生溺水事故的水塘、水渠、河流等危险地段设立防溺水警示牌,防止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
另外要安排人员在关键时段对容易引发溺水事故的危险水域进行巡护,对有玩水苗头和下水游玩的学生及时予以制止;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孩子生命安全的浓厚氛围。政府要加大政力或引导第三方力量投入,在人口集中地域兴建游泳场所,满足市民和学生游泳需求,并配置好基本的安全游泳设施和人员,避免学生私自到危险水域去游泳或玩耍,预防溺水事件发生。
救援常识
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贸然下水救援往往最后就变成群死群伤的悲剧。
北京市急救中心培训中心主任陈志提出淹溺生存链的五环急救概念,通常情况下发现溺水者后,保证溺水者生命安全的生存链由五环组成。
第一环为预防,第二环为识别,第三环为提供漂浮物,第四环为脱离水面,第五环为现场急救。
淹溺生存链的意义在于提高全社会预防淹溺的意识和行动,及时识别淹溺,为挽救淹溺者的生命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提高淹溺生存率。
首先发现溺水人员我们应该做出迅速的安全评估:
1.有意识的患者:有意识的患者通常会在水中挣扎、呼救,这是患者意识到危险的求救表现,但淹溺并未真正发生,此时应迅速展开救援行动让患者脱离危险境遇。
2.无意识的患者:此类患者表现为在水中静静漂浮,有些仿佛是在水中站立,邻近观察可见其双眼凝视,呼之无反应。
其次发现淹溺者应该正确应对:
1.确保安全:第一目击者首先应避免自身发生淹溺,确保安全。如果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水中救援训练,不要轻易下水救人,可在岸上救援。
2.提供漂浮物:如淹溺生存链第三环所示:在专业救援人员到来之前,在岸上向溺水者投递救生圈、竹竿、衣物、绳索等漂浮物,也可自制漂浮物如几个空水瓶捆扎在一起等,帮助淹溺者脱离险境。
3.启动急救系统:发现有人淹溺,现场第一目击者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120,同时通知附近的专业水上救援人员。
4.不正确的救援方法:多人手拉手下水救援的方式,常因岸边湿滑,跌倒脱手导致施救者溺亡的发生。
最后评估危重程度:
1.无意识、无呼吸:将淹溺者救上岸后,迅速评估患者意识和呼吸,如无意识且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时应立即心肺复苏。
2.无意识、有呼吸:经过评估患者意识不清,但是有自主呼吸,皮肤可出现发绀,四肢湿冷,在现场注意保暖,妥善处理、迅速送医。
3.有意识、有呼吸:患者可有头痛,视力障碍,口周有泡沫或污物,可伴有头颈外伤等表现,此类患者需要到医院检查处理。
目前很多人对溺水者的急救措施还有很大的误区,特别给出以下两点重要提示:
1.不要控水。淹溺患者不要控水,控水无效且有害,以免延误实施心肺复苏的最佳时间。
2.保持呼吸道通畅。淹溺患者接受心肺复苏时,如果有大量呕吐物,应立即清除,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仅有大量液体或泡沫涌出,无须清理,应尽快给予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水火无情人有情,
当我们面对频发的溺水事件时,
不应该只唉声叹气,
而应该积极行动起来,
全社会通力合作,
共同构建起一道防溺水安全的生命屏障,
让溺水远离孩子,
让溺水事件不再重演。
本文作者|何卫国(单位系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陈志(北京市急救中心培训中心主任)
来源: 中国教育报
【蜀黍提醒】不要让悲剧再发生!每个家长都应了解的预防溺水知识~
入夏以后,天气逐渐变热,溺水又将进入高发季,请家长朋友和学校一道加强针对孩子“防溺水”等安全知识的教育,不断加强孩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孩子们的避险防灾和自救能力,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尤其加强学生放学后、周末、节假日期间和孩子结伴外出游玩时的管理。 家校携手,共同做好防溺水安全教育!
下面送上儿童防溺水指南
(图源:@中国消防)
各位家长朋友务必高度重视,告诫孩子们远离危险水域,做好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确保孩子不出现溺水事故。
一、教育孩子做到:防溺水“四不要”,“六不准”
防溺水“四不要 ”:
1.不要在没有家长陪同下私自下水游泳;
2.不要在未设置警示标识的水域游泳;
3.不要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和野外的水源地游泳;
4.不要在上下学的途中和假期在水源周边戏水。
防溺水“六不准”:
1.不准学生私自下河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学生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准学生在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私自下水施救。
二、正确施救
1.学会基本应急自救、求助、报警方法;
2.同伴落水我不怕,立即报警和求救;
3.岸上船上莫惊慌,镇定自若找工具;
4.搭救伙伴靠智慧,自身安全最重要。
三、发生溺水的常见时段:下午放学后 双休日 节假日 暑假期间。
四、发生溺水死亡的原因
在水边玩耍,下水摸鱼;
捡落入水中的物品;
孩子擅自下河玩水;
三五成群结伴游泳。
五、 “四个牢记”
天气再热,不到河塘去降温;
水景再美,不到水中去感受;
水性再好,没有保障别下水;
别人再劝,不用生命去逞能!
六、 “四知道”
知去向;知同伴;
知归时;知内容。
春夏之际这些安全隐患也要留意
春夏之际,孩子们的室内外活动也逐渐增多。除了溺水,以下这些不起眼的设施和细节也可能危害孩子的人身安全。这些安全隐患,你想到了吗?
1.自动电梯危险原因:乘坐自动电梯通常要避免孩子的手或小臂被卡在电梯门里。当传感器探测到物体时,大多数电梯门都会开。但由于孩子的手太小,传感器可能探测不到。
预防方法:尽量站在电梯后侧,不要让孩子接触甚至偎依在电梯门。
2.护栏
危险原因:商场里常有一些装在玻璃窗边的护栏,用来隔离楼梯、电梯或柜台,有可能成为导致孩子高空坠落的安全隐患。
预防方法:在经过这些护栏时,家长要拉住孩子的手。孩子在商场中的攀爬行为一定要严厉制止。
3.儿童衣物上的装饰品
危险原因:有些衣服上有小纽扣、小装饰品等,容易被小朋友不小心塞到嘴巴、鼻子、耳朵里。
预防方法:尽量去掉孩子衣服上的装饰品,如小装饰扣、装饰带等。
4.硬果壳、圆物
危险原因:这些食物容易卡住喉咙,造成事故。
预防方法:避免给幼儿吃花生米、黄豆、瓜子等硬、圆、带壳的食物或带刺的鱼肉等。
5.药物
危险原因:因为儿童不懂药和食物的区别,容易把药当零食误食。
预防方法:不管是口服药还是外用药,都应放在小朋友拿不到的地方,以防小朋友误服导致药物中毒。
6.尖锐物品
危险原因:很多孩子因为家人不在身边,独自使用剪刀等尖锐物件,使用不当会造成意外。
预防方法:家里的刀具、玻璃等尖锐器具都不能给小朋友玩耍,避免割伤刺伤。(来源:综合网络)
本文来自叶璃溪i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1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