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以前是哪个国家的
新疆在古代并不是某个国家。新疆的地理范围在古代是被统称为“西域”的诸多小国,新疆最原始的称呼是柱州,古称西域,在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设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
新疆以前是哪个国家的
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从此西汉政权与西域各城邦建立了联系。
新疆最早的居民是属塞种,后受汉人、突厥人及回鹘人压力,只分布于中亚,代表性民族是斯基泰人,他们发展出了发达的游牧文化。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从西汉开始成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关于新疆的首府为何是乌鲁木齐而喀什从未当过新疆省会的原因分析
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建制城市和历史古城众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达到了五个,分别是伊宁、喀什、吐鲁番、特克斯、库车,其中伊宁和喀什的历史文化底蕴都超过了乌鲁木齐市。那为什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不是伊宁和喀什,而是乌鲁木齐市呢?据城镇规划君何方洪了解,其实在汉代的时候,新疆的政治军事中心在轮台县(西域都护府乌垒城),唐朝时新疆的政治军事中心则在吉木萨尔县(北庭大都护府),1884年新疆建省之前,新疆的政治中心在伊犁(伊犁将军驻地惠远城)。而新疆建省后,新疆省会就确定为迪化(乌鲁木齐市),1955年新疆省改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后首府仍旧是乌鲁木齐市(1954年2月1日,迪化市改名为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市能成为新疆的政治中心,其实是有很多原因的;而喀什从来没有当过新疆政治中心同样也有原因的。
一、建省需要有一个政治中心
十九世纪中期新疆社会动荡不安,西北边疆危机日益加重,沙俄不断的蚕食伊犁。原居新疆四方汇总之地的伊犁,在地理上不再是新疆的中心地带,而是兵临城下、唇亡齿寒的边城惠远城,已难以再作为新疆的军政中心。在此种情况之下,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代替伊犁,成为新的政治中心。
经过同治年间的大**,清朝在新疆的统治秩序几乎“荡然无存”。俄英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疆都抱有极大的野心,统治阶层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只有建立一个更集中、更严密的统治体制,才能保证新疆的长期稳定,才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新疆政治中心转移到“五路要冲”的乌鲁木齐。皆因当时的乌鲁木齐已经成为新疆的地理几何中心,扼守天山南北和丝绸之路的枢纽要地,这样的区位优势,乌鲁木齐不成新疆省会都不可能了。
二、选择乌鲁木齐的原因
(一)选择乌鲁木齐当新疆省会是政治、经济和交通的需要
虽然以前新彊的政治中心是伊犁(伊犁将军驻地在惠远城,即今天伊犁州霍城县惠远镇),不过自从被迫割给沙俄西北大片国土后,伊犁就过于靠近国境了。1884年新疆建省,定省会于乌鲁木齐。从此,新疆的政治中心从伊犁转移到乌鲁木齐,这是政治的影响,经济、交通的需要而决定的。清政府为了解决其在新疆地方的统治危机,在新疆建省,实现了新疆政治中心的转移,一方面有利于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与交流,对于巩固边防、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边疆民族地方政治体制变革必须与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客观实际相适应。
新疆政治中心从伊犁转移到乌鲁木齐,表明清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边疆观和边疆治理政策的变化,这种改变不仅必须以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以是否有利于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为基本原则,而且还应该符合边疆民族地方的客观实际,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统一与边疆民族地方的发展相协调。
(二)因新疆的地理几何中心由伊犁转移到了乌鲁木齐
1871年沙俄攻占伊犁,清政府在伊犁地区的各种行政制度被废除,代之以殖民制度。规复新疆后,旧制度“荡然无存”。为了巩固自己在边疆地区的统治,清政府以新疆建省为中心,加强对西北边疆地区的行政管理。
1884年,清政府批准建立新疆省,隶属陕甘总督,定省会于乌鲁木齐,使乌鲁木齐逐渐成为新疆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尤其是近百年来,沙俄对我国西北边疆的鲸吞蚕食,使大片国土沦丧。新疆军政中心伊犁由腹心地区变成边陲要地,而乌鲁木齐遂成为新疆的腹地,也成为反侵略的基地。面对沙俄的进逼,清朝政府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就是维护自己的统治,只要沙俄的侵略行为对自己的统治不是直接危及都可以让步,妥协退让构成了清政府边疆政策的基调。
对于新疆省会的选择,伊犁、乌鲁木齐、塔尔巴哈台都为天山北部三大重镇。《中俄伊犁条约》签订后,使沙俄割占中国领土达七万多平方公里。中国西北边疆,由沙必乃达巴汗西北鄂毕河上游地区,经巴尔喀什湖沿岸至西部天山南缘、葱岭西麓一线,向东向南退后了约882—63千米,内缩至由沙必乃达巴汗向南沿唐努山西段向西南,经穆斯岛山、东塔尔巴哈台山、喀拉达坂、阿拉套山,向南至汗腾格里山,再顺西南天山至葱岭北缘一线。
伊犁将军驻惠远距中俄边界不到一百公里,伊犁已成为一座边城,失去了控驭全疆的能力;而塔尔巴哈台为伊犁、乌鲁木齐的屏藩,是新疆西北之雄镇也几乎就在中俄边界线上。因此,伊塔地区成为抵御沙俄侵略的前线。原居新疆四方汇总之地的伊犁,在地理上,不再是新疆的中心地带,难以再作为新疆的军政中心。刘锦棠认为“军府之于行省虽均取地方扼要,据其形势便于策应,然比诸营室,行省如堂奥,故多在腹地;军府如门户故多在口隘。新疆大势南北分歧,总以乌鲁木齐为堂奥……如将来行省议定扼要建置,当以乌鲁木齐为最”,他主张把省城设在乌鲁木齐的原因,一是乌鲁木齐是仅次于伊犁惠远城的新疆第二大政治、经济中心。清朝收复新疆后,乌鲁木齐人口汇集,经济发展很快;二是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处于南北疆的交通枢纽线上,可以居一地而控南北。
十九世纪末期,新疆省会的选择,起决定作用的是政治因素,经济和交通也是影响因素。而乌鲁木齐的军事防御的意义则显得不重要了。1885(光绪十一年)5月,刘锦棠抵达省会乌鲁木齐,开始设府办事。从此新疆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从伊犁转移至乌鲁木齐。乌鲁木齐被确立为新疆的省会,其地位上升,变成新疆的核心城镇。
三、新疆确定乌鲁木齐为新疆省会后乌鲁木齐的发展及伊犁的政治地位情况
(一)建省后的伊犁次政治中心地位的确立是应对沙俄侵略的需要
新疆建省后,伊犁将军仍保留,但其职权大为缩小,改称为“伊犁驻防将军”,负责伊塔地区的军事和边防。光绪三十一年六月,长庚再次出任伊犁将军时,清廷将“所有新疆地方文武及兵饷一切事务均归该将军节制”。
伊犁将军的职权又恢复到乾隆初设时。针对建省后伊犁将军权限的变化,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满族官员和汉族官员在权限上争夺的表现,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其正确性,但从边防角度看,建省后伊犁将军权限的变化是应对沙俄边境军事和政治威胁的需要。
(二)作为省会后的乌鲁木齐发展情况
新疆建省使新疆政治中心从伊犁转移到乌鲁木齐,乌鲁木齐成为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乌鲁木齐是联系内地与新疆的桥头堡,为了加强新疆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光绪十九年(1893年),在乌鲁木齐设立电报总局,由乌鲁木齐分南北两线分别与伊犁、塔城和吐鲁番、库车、阿克苏、喀什等重镇相连。宣统元年(1909年)又设立邮政总局,下设分局22处。交通和邮电事业的发展,使新疆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也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交往。此后新疆与内地的联系更为密切。
新疆政治中心的转移,不仅重建了遭到严重破坏的新疆地方社会政治秩序,而且维护并进一步强化了清政府对新疆天山南北的有效控制,同时还有利于维护和巩固新疆地方的社会稳定和清王朝西北边疆的国防安全。因此,十九世纪中期新疆政治中心的转移,是新疆历史上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
四、喀什市为何从来没有当过新疆政治中心(省会)的原因分析
从有史料记载的疏勒国都直至今日喀什市约21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喀什所在地一直在我国西域地区发挥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作用。喀什历代古城曾先后为我国在西域地方的政治副中心,中央政权管理西域的军政要塞,南疆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等职能,现仍保留有盘橐城、汉诺伊古城和喀什古城三个城池遗址即是对喀什历史重镇的重要见证。
而且在新疆“十四五”规划中确定以喀什为中心打造南疆城市群,喀什与伊宁一同成为新疆南北疆两个自治区副中心城市。已经编制完成等待报批的《新疆国土空间规划》确定了“喀什、伊宁、库尔勒、阿克苏、克拉玛依”五个自治区副中心城市,可见喀什一直都是新疆的副中心城市。那为何喀什从来没有成为过我国新疆的政治中心(省会城市或自治区首府城市)呢?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喀什历来都是边陲城市,而我们自古以来选择省会城市或自治区首府城市,都选择在省域的地理几何中心,便于通达省域全疆各城市。而位于边疆和边境的喀什市,则不具备区域交通枢纽的区位,无法更好地辐射和服务全省域。比如西汉时我国西域都护府的地理几何中心在乌垒城,唐代时的西域几何中心在北庭,而清代初期由于巴尔喀什湖区域土地还没有割让给沙俄,所以当时伊犁并不是边疆地区,所以伊犁能够成为新疆的政治中心。
二是尽管喀什数个世纪以来一直是新疆南部的第一大城,是天山以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但是喀什一直以来都不是新疆的第一大城市,清朝初期最繁华的城市是惠远城,清末民初新疆最繁华的城市是古城、迪化、哈密,而从民国迪化建市后,新疆第一大城市就一直都是乌鲁木齐市,而且乌鲁木齐的首位度越来越高。所以,一直不是新疆第一大城市和最繁华城市的喀什,可以作为副中心城市,却没有机会当新疆的政治中心。
三是喀什地区南疆塔里木盆地边缘,自然生态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春夏季节总会有沙尘暴或沙尘天气,相比新疆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最好的伊犁,喀什对人才的吸引力就弱了很多。喀什的生态环境也比不上天山北坡的乌鲁木齐,所以无论是清政府的官员,还是民国时期的干部,都更倾向于居住在伊犁(惠远城)或迪化(乌鲁木齐),而不愿意到南疆的喀什。因此,喀什便从未当过新疆的政治中心。
有关新疆历史的几个冷知识(二)
辛亥革命时,大清计划迁都新疆伊犁
1912年1月,一封发自武汉的密电辗转上海、俄国至新疆伊犁:“袁大化、升允、长庚、志锐等,谋拥宣统西迁;伊犁应迅速起义响应武昌,以破彼偏安。”
升允,陕甘巡抚。长庚,陕甘总督。
志锐,满洲镶红旗人,大清最后一位伊犁将军,也是光绪帝妃子瑾妃和珍妃的堂兄。
1911年初,志锐由杭州将军调任伊犁将军。调任前,他曾多年扎根新疆。上任途经兰州,志锐与陕甘总督长庚、巡抚升允密谋,万一清廷危急,当迎接宣统帝西迁,在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或阿勒泰(那时不属于新疆管辖)建都,外借沙俄的保护,内联甘新等各族封建王公,割据西北,与革命军对抗。10月入疆途中,武昌起义爆发,帝国风雨飘摇。作为清朝的铁杆殉道者,志锐早已断了“生入玉门关”的念想,依然赴任伊犁。
就任伊犁将军后,为了防止革命之火在伊犁燎原,志锐开始疯狂地做最后的垂死挣扎,矛头直指伊犁新军和新军头领杨瓒绪。他祭出了三板斧:
其一,下令停办革命党人控制的《伊犁白话报》;其二,召集旗人卫惠远城,并调集蒙古官兵千余人屯驻伊犁河南岸;其三,防范并强行遣散伊犁新军。
伊犁将军志锐不仅是皇亲国戚,而且是进士高学历出身,才华横溢,颜值也不低。所以性格比较牛逼,一根筋、狂傲自大、目中无人,对待下属也比较暴力。这样的性格命中注定让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此时的杨瓒绪也被志锐这个神经病兼狂躁症逼得走投无路,他身边的革命党人看到了契机,与他开始密谋起义。迪化起义的失败对伊犁的革命党震动很大。加上一封武汉的密电让革命党人必须当机立断!
1912年1月7日傍晚,部分起义部队在惠远城集结,组成“铁血团”正式宣布起义。起义军兵分五路开始进攻城内重要据点。将军署被攻下后,志锐**头逃入到协领衙门。
志锐最后在芦苇堆里被搜出,被俘后只求速死,被一枪毙命。死时倒也大义凛然。
伊犁起义胜利后,新伊大都督府成立。临时政府通电全国宣布共和。新疆伊犁起义彻底破灭了大清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幻想,阻止了国家分裂,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速度。
清末、民国时期从内地去新疆有条路线挺魔幻,坐船去!
1904年之后,新疆政府官员和内地富商从北京到新疆一般不走内地的线路,因为内地交通极为不便和艰险,时不时在河西走廊会遇到马匪。
所以他们走了一条奇葩中的翘楚路线:先出国再坐船!有没有搞错?没有!从北京坐火车经奉天、哈尔滨到满洲里,办好出境手续后从俄境内的后贝加尔斯克上火车(1904年西伯利亚铁路贯通后),经七天七夜行程到达西伯利亚平原的鄂木斯克,然后乘船沿额尔齐斯河顺流而下,到达今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塞米巴拉金斯克,然后乘马车到阿亚古斯,再从这里乘马车经六天时间到新疆塔城巴克图口岸,再乘马车从塔城前往迪化等地。这条路虽然脑洞大开,但节省时间,二十几天就到新疆。
中国现代工程师、民主人士吴蔼宸在《边城蒙难记》中记录了他在1932年以外交人员身份去新疆的历程:
首先,从天津坐船东渡到日本,再至苏联的海参崴,从海参崴再乘西伯利亚火车一路向西,经过贝加尔湖游览观光一下,再到新西伯利亚下车,再坐车经过哈萨克斯坦到达新疆塔城的巴克图口岸,最后坐车到达迪化,共计二十几天。在那时到新疆已经是神速了!
西蒙古土尔扈特部东归至新疆后,清政府对其一直都在处处提防。
一百多年来,清王朝对东归的土尔扈特人一直心存戒备,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并禁止其拥有常备武装。及至土尔扈特后来遭遇两次大规模的灭顶之灾——一次是“热西丁zong jiao仇杀”,一次是“阿古柏入侵”时毫无抵抗的能力,部族人口丧失大半。乃至开垦耕地不足原来的百分之五,人民生活相当贫困。
民国成立后,布彦蒙库汗王组建了一支骑兵团。蒙古骑兵历来骁勇,这支强大的武装,很快就成为新疆第一任都督——杨增新拉拢和利用的目标。
后来,布彦蒙库汗王在复杂的内部斗争中死于非命,满楚克扎布继承汗位,被称为“满汗王”。由于满汗王继位时尚不满两岁,他的叔父五世生钦活佛成为摄政王。
但是,这支强大的骑兵最终却为生钦活佛招来杀身之祸。后来杨增新被手下刺杀,金树仁接掌新疆政权。那年,金树仁要求生钦活佛出兵镇压哈密农民起义,遭到拒绝。 于是他害怕有朝一日土尔扈特部族叛乱,于是将生钦活佛骗到迪化后秘密杀害。
越南皇族避难新疆,最后沦落为乌鲁木齐三枰农场的农民。
1986年乌鲁木齐的古墓地挖出了很多文物,经过专家认定,竟然还有越南国的古铜钱!新疆和越南,八百竿子也打不到一起,是不是感到平行宇宙了?
古时候的越南一般称作安南,是为中国的“藩属国”。
清乾隆年间,安南国两皇族发生内战。最终安南王莫氏一族首领黄公质(躲避追杀,改姓黄)战死,其子黄公缵率残部退入中国境内,向清廷寻求庇护。
乾隆皇帝获悉此事后,考虑到莫氏(黄氏)毕竟是曾经的安南王,便答应了黄公缵的要求,准许他们留在清朝和安南的边境。
但安南王获胜者黎氏还是对黄公缵不放心,多次向清廷“请索回处置”,乾隆没搭理。
可惜黄公缵一帮人,在清廷的安置点仍以安南的皇室自居,不守法度,与当地的吐司经常发生互殴,搞得乾隆有些头大。
恰逢此时,纪昀从乌鲁木齐回朝,向乾隆上奏:乌鲁木齐人少地多,大片土地无人耕种,需要援疆干部。
于是,乾隆便将黄公缵等人作为援疆干部批发到了乌鲁木齐,编入屯田名册,划拨相应的田地,发给农具种子。黄公缵等人便成了新疆的屯田人。屯田的地方就叫安南工村。
自此以后,这些安南皇族就背井离乡,世代耕种扎根于新疆,与当地人融为一体。
黄公缵在来到比较干燥的温带**性气候的乌鲁木齐后,可能过于怀念阴雨连绵的热带雨林性气候,没几年就病逝了,其族人就将他葬在了安南工村,取名“黄公坟”。直到现在,仍有众多的越南黄姓留学生,前往“黄公坟”,祭拜黄公缵。
安南王
本文来自不要说穿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1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