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a4大一倍的纸叫什么
叫a3纸。A4纸的尺寸为:210mm×297mm,A3纸的尺寸为:420mm×297mm。A0张纸尺寸是889mm*1194mm,沿长度方式对开得到A1纸,将A1纸张沿长度方向对开得到A2纸,…….以此类推得到A3纸、A4纸。
比a4大一倍的纸叫什么
同理,比a4小一倍的纸是a5纸。
纸的分类A类就是常说的大度纸,将A0纸张对切,得到两张A1的纸张,按照该方式继续将纸张对切,则可以依序得到A2、A3、A4等纸张尺寸。
常说的正度纸是指B类纸,B类纸的整张纸的尺寸为:787mm*1092mm,B1、B2、B3、B4等纸张得到的方式和A类是一样的。
0.2毫米的“较真”——“地铁式”高铁轨道精调背后的故事
新华社重庆6月28日电 题:0.2毫米的“较真”——“地铁式”高铁轨道精调背后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朱高祥、王宇轩、李晓婷
渝东北三峡库区,一列高铁于群山翠峰间以每小时300多公里的速度穿行而过。近日,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郑渝高铁全线开通运营。郑渝高铁重庆段正线全长180多公里,隧道占比92%,桥隧比超98%,因此也被称为“地铁式”高铁。
地形地貌复杂、工程地质复杂,要确保盛满水的杯子在这辆“地铁式”高铁上滴水不洒,对轨道线路的平顺性和稳定性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其轨道精调工作也更为艰巨。
所谓精调,是对包括轨距、轨距变化率、水平、三角坑、左高低、右高低、左轨向、右轨向等8项指标进行的极其精细的调整。“各项指标的偏差值需控制在0.2毫米之内,这大约是两张A4纸的厚度。”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工电段奉节综合维修车间主任吴军说。
高桥隧比给精调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隧道内粉尘大、空气流通差,吃饭、休息均需在里面解决。“最长的隧道近19公里,那时候没有轨道车,进去就不能出来。天还没亮进入隧道,最长作业时间16个小时,整日见不到太阳。”吴军说,从万州到巴东北共有7段线路坡度为千分之三十的区段,精调工作难上加难。
重庆工电段现场技术负责人吴军正在给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叮嘱安全注意事项。(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工电段供图)
时间紧、任务重,这样的工作状态,吴军最久的一次持续了2个多月。“以前我是单眼皮,现在干成了双眼皮,累的。”吴军笑着说。
去年8月,吴军的同事赵云川在隧道中度过了44岁生日。借着手电筒的微光,伴随着队友们的祝福,一杯水、一盒饭,生日就算过了。当天,赵云川在朋友圈写道:“洞中过生日,这么多兄弟陪我。”像他们一样奋战在轨道精调一线的铁路人还有200多名。
郑渝高铁重庆段双线轨道全长360余公里,有60万根轨枕、121.5万余块垫板、243万个轨距挡板。为了将轨道各项尺寸偏差值控制在0.2毫米以内,这群“工务硬汉”历时11个月300多个日夜,对每块垫板、每寸钢轨的几何尺寸进行“精雕细琢”。
重庆工电段精调人员在隧道内吃午餐。(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工电段供图)
“每名职工起码把双线轨道走了两遍,有的隧道甚至能走七八遍,真的是用脚步丈量出来的。”吴军说道。
“郑渝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它的正常、安全运行,很有意义,成就感十足。”吴军说,现在这条高铁通了,我们仍然要高标准、规范化作业,保证作业质量,保证高铁的安全可靠。
专访刘建波:芯片上“绣花”,铸就中国航天品质
光明网讯(记者 刘梦甜)近日,在中央文明办发布的2021年7月“中国好人榜”中,万峰公司无线电装接工刘建波以“敬业奉献”这一关键词光荣上榜。从1991年进入航天企业到现在,她已经在无线电装生产线上奋战了30个年头。如今48岁的刘建波,曾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享有“湖北省首席技师”“孝感市产业工匠”等诸多桂冠,被誉为“导弹芯片绣花女”。诸多荣誉加身背后,是她在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奉献。
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她在精益求精中不断突破
一个电路板小至如同半个巴掌般大小,要在上面很细的芯片引脚上再接几条线出来,精准、牢固地把各种电子元器件焊至各自的“岗位”上十分不易。然而,就在比A4纸还小、厚度为2mm的双面接插式总线板上,刘建波能够手工焊接电子元器件,焊点间距仅有0.2mm,远远低于手工锡焊0.3mm的极限值,而这正是她的绝活之一。
航天无小事,导弹的核心芯片,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刘建波再三强调,“手不能抖,一定要非常小心才行,容不得丝毫的失误”,正是怀着这样精益求精的质量观,从刘建波手中出来的不仅是产品,也是精品。
多年的技术累积和沉淀,刘建波的绝活不止一项,针对某继电器板线束制作繁琐、分线布线杂乱,容易出现质量事故及隐患的问题,刘建波通过多次实践总结出“钉子定位法”,大大降低加工时间,确保了产品加工质量,获得航天科工“四个两”质量提升项目奖;某型号产品在SMT生产线加工时,因异形印制板与丝印机设备不匹配,无法对焊膏进行印刷,也不能正常输出印制板,只能靠关机后人工拿取,她通过反复实践,制作出一个外部为矩形、内部为异形的模托,通过将异形印制板嵌入该模托内,使模托带着印制板在滑轨内滑动的方法,成功解决难题。边学、边干、边摸索,刘建波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突破了多项电子产品装配技术瓶颈,成为了万峰公司名副其实的技术带头人。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她在数十年中默默坚守
“遇到重要节点,连续多少天加班到十一二点都是常有的事”。因其生产产品的特殊性与严苛性,刘建波的工作任务经常面临技术难度大、严格的时间控制等多重要求。在每一次与任务节点的赛跑中,刘建波一直加班加点奋斗在生产一线,每每都抢在节点前出色完成任务。
2019年的春节,结束了手头的工作刘建波带着家人来到北海过年。此时突然1910项目中有一项紧急任务急需一名技术过硬的老师傅带头攻关。刘建波毫不迟疑地接下了任务。不到一个小时,一家人便踏着晨光踏上了一千多公里的归家之路。到家后休息了几个小时的刘建波一大早就赶到公司,准备工作结束后便一头扎在了工作台上,头顶的灯直到深夜才熄灭,最终顺利地解决了攻关任务。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刘建波数十载的工作中时有发生。
被问到如何在这样琐碎繁杂高强度的岗位上一直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时,刘建波表示,“2019年国庆阅兵我参与制作的装备产品第五次接受了党和人民检阅,每次看到我的成果展现在大家面前,我都会有作为航天人满满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正是这份航天人的追求让我不断坚持了下来。”
从个人出众到团队出彩,她在团队共进中传承发展
一位技术技能人才带出一群技术技能人才,在万峰公司,以刘建波为支点的技术技能人才呈伞状辐射。2013年,刘建波作为带头人成立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刘建波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指导和示范操作等形式,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传授给同事,使她的“手工焊接”、精密件贴焊等技术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每次备课都难为死我了,既不能讲重复内容,又得要将绝活深入浅出地讲出来。”刘建波表示,每次授课前都得提前一个多月备课,不过,她觉得,正因为每年3次的授课,如今不仅对每次攻克的难关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了。
截至目前,这里汇集了万峰公司无线电装、钳装、调试等方面的人才26名,包括1名全国技术能手、6名航天技术能手、1名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团队累计完成30项工艺攻关、104项技术创新,获10多个公司级、航天三江级、航天科工级成果奖,拥有21项国家专利。该公司总经理陈林这样称赞道:“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综合型高技能人才,个个业务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特别是专业互补性强。”
“中国航天事业还是得靠年轻人。”刘建波对下一代航天人寄语道,“航天事业是很神圣的,我们都要为能从事这份工作而骄傲。希望年轻的航天工作者们具有认认真真做事情的品质,忘我工作,不计个人得失,投身伟大的航天事业!”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
本文来自吹皱一池春水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13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