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蛾子多怎么找源头
家里蛾子多的话,首先要检查家中放置食物的地方、常年放置衣服的衣柜以及下水管道口等等,这些地方通常会散发出一些异味,容易将蛾子吸引过来,导致蛾子的生长繁殖,建议要多注意这些地方的卫生状况,尽量减少蛾子的出现。
家里蛾子多怎么去除
要养成定期清理家里垃圾的习惯,特别是厨余垃圾,在垃圾桶周围适量地喷洒杀虫剂,可以有效地去除蛾子。
保证卫生间干燥通风,并定期用消毒液拖地、清理马桶和地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家里的虫类消除。
不吃或者吃不完的食物要及时处理,建议不要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储存食物的地方也要定期清理。
一斤蚕豆半斤壳.....湿垃圾减量如何做?黑科技能帮多大忙?
在上海,
哪些地方是产湿垃圾的“大户”?
这些场所湿垃圾“减量”如何推动?
多少农产品拥有“净身入沪”资格?
市民对“净菜”接受度又是怎样?
湿垃圾是否有就地消纳的良方
……
1
垃圾减量 源头大户怎么管?
元旦前后,海岸君兵分多路,来到菜市场、超市、批发市场、蔬菜基地,进行了一番深入调查。
▶ 上农批市场里,清洁工定时开着垃圾车上门收取经营户产生的垃圾
难点1
饮食爱吃新鲜
“7斤半牛蛙,53元。”
“帮我杀一下,头、内脏和皮都去掉。”
在普陀区真北市场的水产区,金阿姨来到老刘夫妻的摊位上买牛蛙,准备回家做一道干锅牛蛙。她告诉海岸君,杀牛蛙是技术活,自己不敢下手。更关键的,是一堆湿垃圾难处理。
“去头去内脏,一共3斤9两。”处理好的牛蛙再上秤,竟然减重近一半,不可食用的部分多达48%,让人有些吃惊。递过袋子,老刘还不忘问一句:“牛蛙皮和内脏要带回家养花吗?”原来,有些市民会带走一些水产品的内脏,回家制作花肥。
金阿姨又走到了蔬菜区域。“给我一根莴笋,莲藕也来一根,再拿几根玉米。”海岸君看到,因为摊主提前整理过,莴笋顶部只留下了少数几片叶子,根部也削去了外皮,但玉米却包着几层外壳。“很多人觉得玉米包着壳更新鲜更嫩,所以我们才会把它留着。”
▶ 菜场里的玉米,需掰断根茎,剥掉青皮,才能卖给消费者,产生一堆湿垃圾
回家后,金阿姨开始摘菜。
莴笋摘去叶子,再切掉一块有点老的根部;
玉米剥去所有的外壳,轻轻扯下秧子;
莲藕削去褐色的外皮;
芹菜要一根根去掉绿叶,再剪掉根须。
摘拣完毕,桌面上堆起了“菜叶小山”,而这些,仅是要做干锅牛蛙和清炒芹菜两道菜。
“这不算多的,如果是吃蚕豆的季节,剥一碗蚕豆,要装两马甲袋的壳呢!”金阿姨说,上海人吃东西讲究新鲜,自家三口人,每天做一顿三菜一汤,再加上各种果皮、骨头,一天下来大概要扔掉超过一公斤的湿垃圾。“如果春天吃蚕豆,夏天吃西瓜,或者像今天杀个牛蛙,那就不止这点了。”
难点2
净菜增加人工
在活蹦乱跳的牛蛙和新鲜的莴笋、玉米、莲藕等蔬菜变成一道干锅牛蛙之前,在它们走过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和小菜场等各个环节之际,能否拦下那一堆内脏和菜皮,从源头就减量?海岸君来到蔬果基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展开调查。
▶ 蔬菜基地的粉碎机,用于制作微生物肥料反哺蔬菜种植
在青浦区的春昌蔬果基地,老王正在大棚里采摘生菜,时不时把外层的黄叶剥下来,扔在一边,再把绿油油的生菜整整齐齐地码放在筐中。“品相好才能卖得出去,像大白菜、青菜、生菜这些绿叶菜,我们在销售前都会摘掉黄叶或者有虫眼的叶子。但芥蓝、莴笋等蔬菜,还是会留下一些枝叶,因为光溜溜的不美观,影响销售。”基地负责人告诉海岸君,这里的大棚每天会产出20吨蔬菜,基本都会去除外观不佳的不可食用部分,损耗率约为二成,争取“净菜上市”。而这4吨菜皮会进入粉碎机,制成微生物肥料后撒入土地。
不过,并非所有的蔬菜在运出基地时都是“净菜”。在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海岸君就看到了一车车从全国各地而来的“毛菜”。中午时分,李姐把小板凳搬到了几大捆青蒜前,解开麻绳开始一棵棵整理。带着泥的黄叶和外皮被快速剥落到地上,露出青白的根茎,归成一堆后再扎起来。不远处,十字路口的正中间堆着占地约一平方米的玉米皮,经营户黄姐从麻袋里拿出一根玉米,熟练地掰断根茎,再剥掉青皮,只留下最里面的两层玉米皮。
为什么不在生产基地去皮去黄叶?
“农户不愿意。”
李姐告诉海岸君,剥皮去根,意味着投入更多的人工。“农民采摘的时候,是一大捧从地里拔出来的,简单一捆就装筐了。你让他精挑细选?他才没那个工夫呢。”
成本上涨也是重要原因。比如毛菜的收购价是每公斤1元,挑拣后有了损耗,又花费了人工,价格就要涨到每公斤1.6元。收菜的贩子一比较,很可能还是选择价格低的,这不是吃力不讨好?
此外,磕磕碰碰是长途运输中难以避免的问题,老菜叶也起到了部分保护作用,更让当地农户“不舍得”去除。但到了消费者的手中,统统变成了“不能承受”的湿垃圾。
▶ 上农批市场里,“毛菜”整理后垃圾成堆
难点3
蔬果滞销腐烂
每天少则七八次,多则十来次,老金都要开着垃圾车在上农批的市场里一圈圈转悠,定时让经营户把垃圾丢出来。这天中午,他从一名水果经营户的摊位上,收到了好几箱表皮皱起、还布着霉点的火龙果,全部扔掉。
“卖不掉了,烂了,那就只能扔了。”海岸君看了看车上的四个垃圾桶,最多的就是腐烂的蔬果。老金说,每天收到的垃圾基本上分为两种,一是纸盒、包装纸、瓶子等,二就是各种不新鲜的蔬果,“要比菜皮多”,有时也会有腐坏的禽肉。
事实上,卖不掉的蔬菜水果,是流通环节的湿垃圾“主力军”。一位超市从业人员告诉海岸君,因为难以精确预估每天的生鲜销售量,蔬果、禽肉、鸡蛋乃至于熟食的报废,不可避免。“一般来说,会先打折促销,比方说闭店前两小时开始买一送一,再卖不掉就只能报废了。”而在真北菜市,市场管理方也表示,每天会产生10吨左右的湿垃圾,除了烂菜叶等正常损耗,腐坏的蔬果也不在少数。
“如果按照订单量供应,那就很少会产生损耗。但进入菜场、超市后,就容易发生卖不出去的蔬菜变成垃圾。”春昌蔬果基地的负责人表示,这也是基地近年来加大和新零售平台合作的原因,从源头上减少损耗,就是减少湿垃圾的产生。
2
净菜入城,我们准备好了吗?
▶ 菜农对水东芥菜进行处理,去掉了黄叶烂叶
“净菜进城,垃圾出城”,这是一幅美好的愿景。据测算,推行“净菜入城”,可以减少二至三成的城市垃圾,这可能是最大的源头垃圾减量。然而,要推“净菜入城”也不是非常容易,必须过习惯关、保鲜关、安全关等好几道“关卡”。
习惯关
净菜比不上毛菜新鲜
在走访菜市场、超市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海岸君发现,很多市民对“净菜”仍有疑虑。比毛菜更高的价格成本暂且不提,不少人坦言,从传统消费习惯上来看,净菜不如毛菜新鲜。“就说夏天吃蚕豆吧,现剥的豆壳可以看出新鲜度如何,但用塑料盒一装、薄膜一封,感觉好像就不那么碧绿生青了。”黄阿姨的说法,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市民的想法。
保鲜关
还没有国家统一标准
其次,净菜进城保鲜度如何,也是需要考量的因素。目前净菜保鲜技术主要采用低温冷链和薄膜包装,部分或许还会用上抗氧化剂来减轻劣变。
而现在,我国的净菜项目还没有国家统一标准,净菜加工、贮运、保鲜等商品化处理各地差距较大,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标准。
安全关
人工摘菜不确定性高
食品安全问题,也是阻碍净菜推广的一大难关。澳洲某超市曾经在售卖的免洗菠菜中,发现活体飞蛾,说明净菜的食品安全问题全球都在关注。由于目前大部分净菜是人工摘菜的,人为因素不确定性太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企业若能研发出标准化、自动化的净菜加工设备,监管部门若能加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则“安全关”才能安然度过。
3
减量黑科技能帮多大忙?
垃圾减量的一大措施,在于要将湿垃圾从混合垃圾中干净地分离出来,进行资源化利用。湿垃圾要“破袋”,以及末端资源化利用能力不足,是目前上海湿垃圾减量中的“痛点”。这些痛点,用“黑科技”能解决吗?
▶ 黄浦区外滩街道瑞福小区的湿垃圾分类处理机,可将二百公斤湿垃圾变成浓缩有机肥
不用破袋还可追溯
垃圾分类时代,市民吐槽最多的,是每天扔湿垃圾成了煎熬——要把充分“发酵”的残羹冷炙从塑料袋里倒出,一股浓烈的酸臭味扑鼻而来,还要与桶内五颜六色的剩饭馊水、嗡嗡飞舞的苍蝇蚊虫“亲密对视”。而对于环保部门、小区物业来说,居民倒垃圾时干湿不分,还得派专人来管理,有时管不胜管。
为此,上海重要产品追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教授郑立荣团队研发了一种可24小时快速降解的专用环保垃圾袋和源头处理设备,湿垃圾可不用破袋直接丢弃至专用设备,无臭无味,彻底告别“破袋”。
更有意思的是,这款垃圾袋还有多个高科技。每只袋子上均有二维码,每一只都有身份,都能跟踪。郑立荣介绍,团队与德国博世集团联合研制了指纹码追溯技术,给每一个垃圾袋打印一个不可克隆不可复印的唯一身份信息,从而让垃圾分类的质量可控制、全流程过程可追溯。郑立荣坦言,通过垃圾袋的追溯信息,可以为垃圾分类的奖惩制度打下基础。
就地减量 变成肥料
在复旦大学南区宿舍,近来出现了一个餐饮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墨绿色的外表、朝天的垃圾口,其中大有讲究——垃圾桶周边没有了异味,倾倒进去的湿垃圾必须装在一只特制垃圾袋内,一旦入箱即进行生物降解处理。不管什么样的湿垃圾,一天内都变成了深褐色的肥料,被企业接收肥料的运输车运走。
郑立荣介绍:“运用这个处理设备,湿垃圾不出小区,就彻底被消灭在源头。”说着,他从特制的垃圾袋里取出几块处理后的“垃圾”,果然没有丝毫异味。他说:“分类后所有的有机垃圾,已经全都变成了这些像土壤一样的东西,里面主要含磷和蛋白质、氨基酸等,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
据悉,今年3月起,郑立荣团队与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上海牛奶(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技术团队合作,借鉴瑞典在垃圾处理领域先进的技术理念和成功模式,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和团队在物联网区块链领域的多年积累,研制了分布式有机垃圾源头资源化处理设备与系统。
该设备采用高温复合菌生物降解技术,可在24小时内快速将有机垃圾降解,残留固体10%以下。此外,不产生任何废液废气,周边完全无异味,真正实现了零值排,甚至近在10厘米内都闻不到任何垃圾的异味,彻底改观了人们对垃圾箱的传统认知。
目前,这个餐饮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已在上海多家企业的食堂使用。多个兄弟省市的相关部门也来接洽合作。接下来,处理站有望进入居民社区,取代传统的垃圾箱。
瑞典经验 值得借鉴
城市湿垃圾特别是餐厨垃圾具有产量高、有机质(尤其是油脂)含量高、含水率高、易生化、热值低和处理难度大等特点,会对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我国餐厨垃圾处理发展较慢,垃圾回收率低,处理能力弱,处理能力缺口大。根据我国前瞻性产业研究院的整理,我国餐饮垃圾2017年产生量为9972万吨,相当于27.3万吨/日;根据调研数据,我国已建成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约120个,项目平均约为200吨/日处理能力,照此计算,我国现有餐厨垃圾处理产能不超过2.5万吨/日,处理率不足10%,产能缺口较大。
反观国外垃圾分类和回收最成功的瑞典,由于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出色,导致垃圾不够用,需要从国外进口。
瑞典政府通过很多超市提供免费的厨余垃圾专用袋,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确保可以安全保存湿垃圾,但同时可以和食物一起快速降解,以便于资源化利用。
除了纸袋外,对于填埋的垃圾,还有可降解的塑料袋。为了避免气味散出,居民还被要求将袋口封得严严实实。
相比之下,我们在垃圾资源化处理方面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制度上,还有一段长路要走。中国现在每年产生约10亿吨的垃圾,“也许,这一切都从一只带着指纹码的快速降解垃圾袋和一套处理设备开始。”郑立荣说。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金旻矣 张炯强 张钰芸 钱文婷 任天宝
摄 影 | 张钰芸 任天宝 杨建正
编 辑 | 梁 群
新物种记录!江西一地首次发现波纹眼蛱蝶,和飞蛾撞脸了?
来源 | 都市现场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近日,江西赣州市九连山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开展野外巡护时,发现一种特殊的蝴蝶,经专家鉴定,确认为波纹眼蛱蝶,也是江西省蝴蝶新记录种。
波纹眼蛱蝶属蛱蝶科眼蛱蝶属,翅正面灰褐色,具多条波纹状线,两翅外缘均有一列眼状斑,内半部橘黄色,外半部黑色,并有白圈包围。该蝶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几个南方省份,该蝴蝶的发现,再次丰富了九连山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截至目前,保护区蝴蝶种数已达295种。
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丘田保护站 巡护员王辉告诉记者,他们是在近期的一次巡查之中,偶然发现了这种蝴蝶。他们根据它后翅外缘呈现锯齿状,还有翅的正面均有像眼睛一样的斑初步判定它属于蛱蝶科眼蝶亚科的一种。经过进一步的对比,才确定它是波纹眼蛱蝶。
巡护员王辉:确定了它是波纹眼蛱蝶之后,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省级的昆虫名录、江西省各个自然保护区的昆虫名录、还有综合科学考察报告等等,在通过查阅对比之后发现江西其他地区没有这种昆虫的记录,才能认定它是江西省的新纪录种。
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赣粤边界江西省龙南市,属南岭东部核心地段,森林覆盖率达94.7%,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保存有大面积原生性常绿阔叶林,素有“生物资源基因库”、“赣江源头”之称,是南岭东部的一座绿色宝库。
王辉介绍,近些年来,他们在九连山保护区发现动植物新纪录500余种,其中有5个是新(物)种,包括布窗弄蝶离斑亚种,还有以九连山命名的九连山角蟾。这说明九连山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生物多样性日渐提高、保护成效更加显著,另一方面也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价值。
本文来自叶璃溪i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12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