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的儿子我怎么称呼(大姨家的儿子是我的什么)

姨的儿子我怎么称呼
表哥或者表弟,比自己大的叫表哥,比自己小的叫表弟。在现实中为了增加亲昵感和感情沟通需要一般喊哥哥或者弟弟较多。妈妈的兄弟姐妹的孩子都是表亲。爸爸的兄弟姐妹中,姐妹的子女是表亲。姨的儿子我怎么称呼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之中,所采用...

姨的儿子我怎么称呼

表哥或者表弟,比自己大的叫表哥,比自己小的叫表弟。在现实中为了增加亲昵感和感情沟通需要一般喊哥哥或者弟弟较多。妈妈的兄弟姐妹的孩子都是表亲。爸爸的兄弟姐妹中,姐妹的子女是表亲。

姨的儿子我怎么称呼


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之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或者表示被招呼对象的身份、地位、职业等等的名称。

称呼和称谓的区别:称谓包含称呼,称呼属于称谓,称呼是称谓的一部分。

称谓:指的是人们因亲属或其他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称呼、名称。

亲戚关系的书面称谓

第一部分:

哥哥的妻子【嫂子】

弟弟的妻子【弟媳妇】

姐姐的丈夫【姐夫】

妹妹的丈夫【妹夫】

父亲的哥哥嫂嫂【大伯大妈】

父亲的姐姐姐夫和妹夫妹夫【姑妈姑父】

父亲的弟弟弟媳【叔叔婶婶】

母亲的哥哥嫂嫂和弟弟弟媳【舅舅舅妈】

母亲的姐姐姐夫和妹妹妹夫【姨妈嬢嬢、幺幺、幺爸姨父】

兄弟的子女【侄子侄女】

姐妹的子女【外甥外甥女】

兄弟的孙子女【侄孙侄孙女】

兄弟的外孙子女【侄外孙侄外孙女】

姐妹的孙子孙女【弥孙弥孙女】

姐妹的外孙子女【弥外孙弥外孙女】

妻子的哥哥【大舅子】

妻子的嫂嫂【妗子】

妻子的弟弟【小舅子】

妻子的弟媳【妗子】

妻子的姐姐【大姨子】

妻子的姐夫【姨夫】

妻子的妹妹【小姨子】

妻子的妹夫【姨夫】

丈夫的哥哥【大伯子】

丈夫的嫂嫂【嫂子】【古代书面语是姒】

丈夫的弟弟【小叔子】

丈夫的弟媳【弟媳】【古代书面语是娣】

丈夫的姐姐【大姑姐】

丈夫的姐夫【姑夫】

丈夫的妹妹【小姑子】

丈夫的妹夫【姑夫】

叔叔伯伯所生的子女【堂兄弟姐妹】

姨妈舅父姑妈所生的子女【表兄弟姐妹】

第二部分:

爷爷:爸爸的爸爸。

奶奶:爸爸的妈妈。

姥爷:妈妈的爸爸。(有的地方称:外公)

姥姥:妈妈的妈妈。(有的地方称:外婆)

太太:爷爷的妈妈,奶奶的妈妈。

太爷:爷爷的爸爸,奶奶的爸爸。

太姥姥:姥姥的妈妈,姥爷的妈妈。

太姥爷:姥姥的爸爸,姥爷的爸爸。

姑奶奶:爷爷的姐妹。

姑爷:姑奶奶的丈夫。(“爷”字重读,与表示女婿的“姑爷”不同。有些地区直接叫“姑爷爷”)

爷爷的兄弟分别根据他的排名称呼,比如:大爷(“爷”字重读,与表示伯伯的“大爷”不同。)三爷。他们的妻子称呼为:大奶奶、三奶奶等。

姨奶奶:奶奶的姐妹。

姨爷:奶奶的姐妹的丈夫。

舅爷:奶奶的兄弟。

舅奶奶:奶奶的兄弟的妻子。

姑姥姥:姥爷的姐妹。

姑姥爷:姥爷的姐妹的丈夫。

姨姥姥:姥姥的姐妹。

姨姥爷:姥姥的姐妹的丈夫。

舅姥爷:姥姥的兄弟。

舅姥姥:姥姥的兄弟的妻子。

姥爷的兄弟分别根据他的排名称呼,比如:大姥爷,二姥爷。他们的妻子称呼为:大姥姥、二姥姥等。

伯伯(有地方称呼为“大爷”):爸爸的哥哥。

伯母:爸爸的哥哥的妻子。

叔叔:爸爸的弟弟。

婶婶:爸爸的弟弟的妻子。

姑姑:爸爸的姐妹。

姑父:爸爸的姐妹的丈夫。

舅舅:妈妈的兄弟。

舅妈:妈妈的兄弟的妻子。

姨:妈妈的姐妹。

姨父:妈妈的姐妹的丈夫。

堂兄、堂弟:叔叔、伯伯的儿子。

堂姐、堂妹:叔叔、伯伯的女儿。

表哥、表弟:姑姑、舅舅、姨的儿子。

表姐、表妹:姑姑、舅舅、姨的女儿。

(也有地方把姨的儿子、女儿单分为一类,称呼为:姨哥、姨姐、姨弟、姨妹)

嫂子:哥哥的妻子。(表嫂:表哥的妻子。)

弟妹:弟弟的妻子。(表弟妹:表弟的妻子。)

姐夫:姐姐的丈夫。(表姐夫:表姐的丈夫。)

妹夫:妹妹的丈夫。(表妹夫:表妹的丈夫。)

侄子:兄弟的儿子。

侄女:兄弟的女儿。

外甥:姐妹的儿子。

外甥女:姐妹的儿子。

以上如果是表亲,都可以在称呼上加“表”字。不过如果是现实当中称呼,为表亲切,都可以不加“表”字。

大伯子:丈夫的大哥。(口语称呼叫大哥即可)

大伯娘:丈夫的大嫂。(口语称呼叫大嫂即可)

其余哥哥以此类推。

小叔子:丈夫的弟弟。

小婶子:丈夫的弟媳。

妯娌:丈夫的兄弟的妻子之间的关系。

大姑子:丈夫的姐姐。

小姑子:丈夫的妹妹。

大舅子:妻子的哥哥。

大妗子:妻子的嫂子。

小舅子:妻子的弟弟。

小妗子:妻子的弟媳。

大姨子:妻子的姐姐。

小姨子:妻子的妹妹。

连襟:妻子的姐妹的丈夫,也叫:担儿挑、一般沉。

公公:丈夫的父亲。

婆婆:丈夫的母亲。

岳父:妻子的父亲。(也叫:丈人、外父)

岳母:妻子的母亲。(也叫:丈母娘、外母)

第三部分:

* 直系血亲

o 父系

1. 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2. 高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o 母系

1. 高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2. 高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o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o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o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o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o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o 来孙,昆/晜孙,仍孙,云孙,耳孙,夫妻间的由第五子代至九子代

* 旁系血亲

o 父系

1.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父、伯伯、大爷

2. 伯母:伯父的妻子

3.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父、叔叔

4. 婶:叔叔的妻子

5.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姑妈,粤语“姑妈”专指父亲的姊姊,父亲的妹妹称“姑姐”

6. 姑父:姑姑的丈夫,也称姑丈

o 母系

1.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2. 舅母:舅舅的妻子,也称舅妈、妗母、妗

3.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姨母、阿姨、姨妈、姨娘。嬢嬢,有些地区“姨妈”专指母亲的姊姊,“阿姨”、“姨娘”、“嬢嬢”则称母亲的妹妹

4. 姨父:阿姨的丈夫,也称姨丈

o 晚辈

1. 侄儿:兄弟的儿子

2. 侄女:兄弟的女儿

3. 外甥:男性称姊妹的儿子

4. 外甥女:男性称姊妹的女儿

5. 姨甥:女性称姊妹的儿子

6. 姨甥女:女性称姊妹的女儿

* 姻亲

1. 公公:丈夫的父亲,又称家翁,有时也直称爸爸,有些地区称“老爷”

2. 婆婆:丈夫的母亲,又称家姑、家婆,有时也直称妈妈,广东称“奶奶”

3. 岳父:丈人,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粤语称“外父”

4. 岳母:丈母娘,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粤语称“外母”

5.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又称媳妇、新妇(粤语白读为pou5,音“抱”)

6.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7. 嫂: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8. 弟妹、弟媳、弟妇: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9.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10. 妹夫、妹倩: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11.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12.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13. 大伯子:对丈夫的哥哥的称呼,又称“大伯”

14. 小叔子:对丈夫的弟弟的称呼,又称“小叔”

15.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粤语称“姑奶”

16.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又称“小姑”或姑妹

17.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又称“大舅”或内兄

18.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又称“小舅”或内弟

19. 大姨子:对妻子姐姐的称呼,又称“大姨”或姨姐

20. 小姨子:对妻子妹妹的称呼,又称“小姨”或姨妹

21. 继父母

22. 继子女

* 配偶

1.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2. 妻子: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有些地区又称“太太”

第四部分:

各地方言的老婆称呼:

1、婆娘:贵州、重庆、成都、云南、绵阳、陕西、甘肃

2、媳妇:河南话、陕西、徐州、甘肃

3、老板子:内蒙古乌盟方言、陕西

4、婆姨:宁夏、陕西

5、烧锅的:安庆话

6、家主婆:上海、太仓话

7、婆婆子:天门、长沙

8、戒指婆、架子婆:苏州话

9、婆妹:南方方言

10、老婆子、老太婆:年长男人的称呼

11、老布、老不:上海话

12、老马(mo)、老母、老嫲:绍兴、杭州、常州、福州

13、老孃儿:成都

14、老妪:绩溪话

15、老奶奶:南陵称呼岁数大的

16、老娘、老姩(nian):桐乡

17、老妞儿:成都话

18、老安人:吴语象山港周边

19、老拧:浙江慈溪

20、老伴:老人的一般称呼

21、老婆:**一般称呼

22、婆子:南昌话

23、老媪、老约、老佞、老迎:温州话

24、老爱:北方俗称、天津

25、老蒯:山东、吉林

26、老嫚(mǎn)子:沭阳,老年男子称呼妻子

27、老妈:莆田

28、女人:盐城

29、女将、女匠:通泰、泰兴、兴化、海安

30、女客:椒江、苍溪

31、女佬:宜兴

32、女们:盐城滨海

33、后屋里:汉川

34、屋人:河南南部、随州

35、屋里头的:河南人

36、屋里厢、伲屋里厢个:苏州

37、厝里:闽南、福州话

38、家里的:河北人

39、家里头:安徽舒城

40、我家里的、旮里:宣城、池州

41、家溜(里)人们:德州

42、屋里的、我屋里的:江西修水

43、屋里人:无锡

44、孩子他妈:北方话

45、衰婆:广东

46、娘们儿:天津

47、媳妇子:宁夏话

48、娘儿们:北方方言

49、堂客:湖南、重庆

50、夫娘:平江

51、娘子:吴语太湖周边

52、马马、马马儿:通泰、赣北、六合、海安、如皋

53、劣魔:龙港蛮话

54、叮当子:南陵叫情人

55、内卡:宁波宁海话

56、袖的:河北邯郸

57、捞佛:海南

58、马呢:江西湖口

59、阅客:天台

60、馁瓜:浙江永康

61、内子:台湾

62、内人:四川合江

63、女古拧:江西鹰潭

64、喜子:日照

65、奶奶(na na):南通

66、新妇:赣北、南湘

67、窝里狗:常熟话

69、大娘:四川自贡

70、我家老娘们:东北

71、里疼:九江话

72、诸娘人:福州话

73、锅舍的:古交

74、姑娘:宜城

75、拐仔:柳州话

76、伙计:随州

77、那口子:山西太原

78、俺那口子:东北话

79、领导:流行语

80、烧火的、做饭的:德州

81、妇儿:北京方言

82、内人:四川合江

83、嫁(GA)娘:凤凰话

84、细妹姆:广东丰顺客方言

85、穿鞋的:南方方言

86、那娘们:对老婆厌恶时

87、女朋友:未婚时的一般称呼

88、伢他妈:南方人

89、孩他娘:北方人

90、老 Mu 、财星:常州

91、家属:北方话

92、公喇子:江西

93、对象:北方话、徐州话

94、右客:湖北鄂西山区

95、内掌柜、内当家:在家掌权的妻子

96、浑家:早期白话

97、太太:有权势的人称自己的妻子

98、夫人:大众通俗称呼

99、妻子:大众通俗称呼

100、爱人:**一般称呼

原来,男人对老婆的称呼,有些带有歧视,如德州人叫:烧火的;广东话:衰婆。江西各地怎么叫?江西:公喇子;修水:屋里的;南昌话:婆子;湖口:马呢;鹰潭:女古拧;赣北:新妇;九江:里疼。

不过,现在流行的叫法是:领 导

你是怎么叫的?

(资料来源于网络)

母亲节:教你在古代怎么叫“妈”

感恩

母亲节

Mother's Day

有人说,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我觉得这个说法不是很准确。倒是今天要说的“ma”,可能算得上是一个全人类的共通语言。所谓同一个世界,同一个“ma”嘛。在人类的语言系统里,“ma”是一个很独特的发音。虽然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但是“ma”这个发音,基本上都有“妈”的意思...

语言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在幼儿初学语言初期,他们会用嘴巴尝试发各种各样的声音,对于婴儿来说,最好发的几个音就是/pa/,/ma/。而当他们开始学习语言,进行语音和意义的匹配的时候,自然就容易采用对于自己容易发的语音形式。

01

古人不叫“妈”,叫“娘”吗?

图片来源:大锤说史

“母”这个字,最开始代表“母亲”的意思,是开始于我国商朝的甲骨文时代。“母”字的甲骨文字形,是“女”字加上两乳,象征哺乳女性之形。这也是“母”最早形态。而后续出现的“母亲”这个称呼,则是随着“母”的正式出现而水到渠成。

在古人那里,能作为“母”的别称的,还有“妣”[bǐ]字,秦汉之际成书的《尔雅》一书,在《释亲》中写道:“父为考,母为妣。”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妣”这个字在唐代之后逐渐发生词义缩小,不再泛指母亲,而是专门指代去世的母亲。

爱看古装剧的人可能会理所当然认为古人一般管自己的母亲叫“娘”,其中喜欢清宫戏的还会认为是叫“额娘”,而喜欢TVB古装剧的会认为是叫“娘亲”。总之,在一般人看来,“娘”似乎是古代人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

但实际情况可能不是这样的,我们先来看看“娘”这个词儿是怎么来的。

元末文学家、史学家陶宗仪的史料笔记《南村辍耕录》卷十四《妇女曰娘》篇,详细讲解了“娘”这种称呼的起源及延伸情况:娘’字,俗书也,古无之,当作‘孃’。”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注释为:“烦扰也,肥大也。从女,囊声。女良切。”可以看出,“娘”字在汉代仍被“孃”取代或混用,且当时人们对这个汉字并不友好。而根据东汉应劭编著的《风俗通》记载,西汉时期称年轻的寡妇为“娘”。而到了隋唐时期,“娘”才公开成为“母亲”的代称。

|“韦世康为绛州刺史,与子弟书云:况娘春秋已高,温清宜奉。”——《隋书》

但是,“娘”这个词在古代,除了有“母亲”的意思,还有许多其它的含义,比如唐代崔令钦的《教坊记》里称男扮女装之人为“娘”,李延寿《南史》将肤色保养得好且妩媚多情的中年妇女称为“徐娘”“萧娘”等;颜师古《大业拾遗》中写道“隋炀帝宫婢曰雅娘”;袁郊《甘泽谣》将妓女称“绮娘”;杜牧的《樊川集》将两个苦命的女子称“杜秋娘”和“窦桂娘”;李贺将歌女、娼妓称“花娘”...

总之,古人对于“娘”的用法极为不严肃,这可能与古代女子地位不高有关系。所有可以想见,如果是母子关系较为亲切,那么叫一声“娘”也未尝不可,但是在正式的场合里,叫“娘”肯定是不行的,会显得过于随意。那么古人对于自己的“母亲”,究竟该如何称呼呢?

02

历朝历代叫法均不相同

汉代以前,人们将自己的母亲称为“母”,在书面文字中多表达为“妣”,如《诗经·小雅·蓼莪》中写道:“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尔雅·释亲》进一步解释道:“父为考,母为妣。”

而到了汉代,“母”更多的成为了书面用语,而“妣”则专指已经过世的母亲。于是汉代关于母亲的叫法通常是“社”或“姐”,《淮南子·说山篇》中记载:“东家母死,其子哭之不哀。西家子见之,归谓其母曰:‘社何爱,速死,吾必悲哭社。’”意思是说,东家的母亲去世了,她的儿子哀伤地哭泣不止,西家的孩子见了,就回去对自己的母亲说:“社有什么可留恋的,快点死吧,我也和东家的儿子一样哀伤地痛哭。”这里的“社”指的就是母亲。高诱注解说:“(汉朝时)江淮人谓母为社也。”

|另据汉安帝时期学者许慎在他的《说文》一书中说:“姐本蜀人呼母之称。”意思是说,“姐”是四川人对母亲的称呼。

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南扩,中原地区迎来了民族大融合时期,关于母亲的称呼又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此时的母亲被叫做“家家”,听起来有点奇怪,不过不光是整个北朝这么叫,连南边的东晋、宋、齐、梁、陈历朝也都这么叫,或者叫做“阿家”。

|《北史·南阳王绰传》中记载:“(北齐南阳王高)绰兄弟皆呼父为兄兄,嫡母为家家,乳母为姊姊,妇为妹妹。”

|《南史》记载:范蔚宗临刑,其妻骂之曰:“君不为百岁阿家作计!”蔚宗母泣责蔚宗,仍以手击其颈。蔚宗妻云:“罪人阿家莫念。”此南朝之呼姑为阿家,盖亦因失呼母为阿家,故妇称姑亦同也。

到了宋代,“姐姐”一词又变成了母亲的代称,《四朝闻见录》中说,宋高宗赵构想立妃子吴氏为皇后,便对吴氏说道:“俟姐姐归,当举行。”指等姐姐从北方归来的时候,就举行册封皇后的典礼。这里的“姐姐”指的是宋高宗的母亲韦太后。

宋高宗之母:韦太后

而“妈妈”这个词(注意是双音节,不是单音节“妈”)虽然早在汉魏时期就已出现(三国·魏国张揖《广雅·释亲》曰“妈,母也”),但是直到宋元之后,才普遍成为母亲的口语化表达。

03

关于“妈妈”的来历解释

首先,单音节的“妈”要比双音节的“妈妈”出现的早很多,上文也提到过,三国时期就已经有“妈”这个称呼了,但书面用语仍然以“母亲”为主。

但是到了宋元明清四朝,随着小说、杂剧等半白话文体的出现,口语化的表达变得比较常见了,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妈妈”这个词开始出现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比如:

|“维年月日,爹爹妈妈以清酌、时果、庶羞之奠,祭于四小娘子之灵。”(宋·汪应辰《祭女四娘子文》)

但是和“娘”这个称呼一样,由于古代女子地位低下,所以随着“妈妈”这个口语化的称呼的普及,这个称呼随之也衍生出了许多其它的含义。

比如“妈妈”可以指“已婚妇女”或者“年长的已婚妇女”。

|今人称妇人为妈妈。”(《席上腐谈》一元·俞攻)

|“员外张士廉,年过六旬,妈妈死后,孑然一身,并无儿女。”(《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全答》)

“妈妈”也用于称呼“老鸨”。

|“‘相烦请出妈妈来,小闲自有话说。’梅香入去不多时,转出李妈妈来。”(明·施耐庵《水浒传》)

“妈妈”也指老年女仆。

|“林黛玉先笑道:这是你妈妈和袭人叫嚷呢。”(清·曹雪芹《红楼梦》)

所以,不管是“娘”、“母亲”还是“妈妈”,亦或者“社”、“阿家”、“姐姐”,古人对母亲的称呼可谓多种多样,而且由于古人书面用语和口语有很大区别,这给后人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而最大的麻烦其实还在于古代发音的问题。古代没有录音机,所以你很难搞清这个字究竟在那个语境下怎么发音,此外还有各地方言的差异等等问题...

举个例子,笔者高中第一次去天津,见到年纪大一点的女性都叫“阿姨”,结果就被diss了,人家说“我有那么老么?”所以后来我就知道得管人家叫“姐姐”(jié jiè)了,“阿姨”是专门指年纪很大的老太太的。

由此可见,称呼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回到古代,选错了“母亲”的称呼,会被视为非常无礼的举动哦!

话说回来,今天是母亲节,在我国的历史上,有过许多和母亲有关的伟大故事,比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等等,可以说,是这些伟大的母亲们,在背后默默撑起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脊梁,而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母亲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孟母三迁

岳母刺字

画荻教子

那么看完这篇古代“母亲”称呼的演变史,你再喊出“妈妈”这个词的时候,能否从中体会到历史的厚重感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文来自寂寞赱遠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1054.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12-09
下一篇 12-09

相关推荐

  • 姨的儿子我怎么称呼(大姨家的儿子是我的什么)

    姨的儿子我怎么称呼
    表哥或者表弟,比自己大的叫表哥,比自己小的叫表弟。在现实中为了增加亲昵感和感情沟通需要一般喊哥哥或者弟弟较多。妈妈的兄弟姐妹的孩子都是表亲。爸爸的兄弟姐妹中,姐妹的子女是表亲。姨的儿子我怎么称呼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之中,所采用

    2022-12-09 11:00:01
    1982 0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12345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