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读音 溥仪读音为什么改了

溥仪读音 溥仪读音为什么改了
原创首发图文/刘向荣(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教师)摘要: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黄帝”与“皇帝”是中学生经常使用的高频词汇,一些初中学生往往把“黄帝”书写成“皇帝”,或者把“皇帝”书写为“黄帝”,以至混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其实,黄帝是...
溥仪读音 溥仪读音为什么改了

原创首发图文/刘向荣(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教师)

摘要: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黄帝”与“皇帝”是中学生经常使用的高频词汇,一些初中学生往往把“黄帝”书写成“皇帝”,或者把“皇帝”书写为“黄帝”,以至混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其实,黄帝是我国远古传说中部落联盟的首领、我们中华民族的“华夏始祖”和“人文初祖”;而皇帝则是我国封建帝制时代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专称和统称)。“黄帝”与“皇帝”两者发音虽然基本相同,但此“黄帝”非彼“皇帝”,彼“皇帝”也非此“黄帝”,二者含义完全不相同,故而切勿混淆“黄帝”与“皇帝”之不同,千万莫把“黄帝”当作“皇帝”,也莫把“皇帝”当作“黄帝”。

文章正文字数4800多字,其正文部分如下:

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黄帝”与“皇帝”是中学生经常使用的高频词汇。受初中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之影响,更受“黄帝”与“皇帝”发音基本相同之影响,一些学生往往不经意间把“黄帝”书写成“皇帝”,或者把“皇帝”书写为“黄帝”,以至混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其实,“黄帝”与“皇帝”两者发音虽然基本相同,但此“黄帝”非彼“皇帝”,彼“皇帝”也非此“黄帝”,“黄帝”与“皇帝”二者含义完全不相同,故而切勿混淆“黄帝”与“皇帝”之不同,千万莫把“黄帝”当作“皇帝”,也莫把“皇帝”当作“黄帝”。

“黄帝”与“皇帝”两者既然不相同,那么他们两者究竟有什么不同呢?简单地说,“黄帝”与“皇帝”两者的最大不同是:黄帝是我国远古传说中部落联盟的首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华夏始祖”和“人文初祖”;而皇帝则是我国封建帝制时代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专称和统称)。

轩辕黄帝

一、黄帝是我国远古传说中部落联盟的首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华夏始祖”和“人文初祖”。

黄帝是传说中我国黄河流域炎黄部落联盟的一个首领,是“三皇五帝”之中的五帝之首,是中国远古时期华夏民族的共主,是我们中华民族“华夏始祖”和“人文初祖”。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是“中国古史传说时期最早的宗祖神,华夏族形成后被公认为全族的始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

从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有关“黄帝”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黄帝具体指特定的一个人物,此人本姓公孙,后改为姬姓,名轩辕(黄帝为什么被称为“轩辕氏”呢?一说是因其居于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另外一种说法是因为他在战争中发明了一种车战法。在打仗时,将士们都站在战车上;停战休息时,战士围成一圈,指挥员立在中间,只留一个空当做出入的门,起到保护指挥员的作用。古人把有布幕的战车叫做“轩”,两车中间空当称为“辕”。因此发明这种车战法的黄帝就又称被为轩辕氏了),故黄帝本名原叫姬轩辕。又因建都于有熊,因此又称为有熊氏。

中国历史学会理事、历史专家方志远说:“大概五千年的时候,在陕西的渭水流域,生活着一支古老的部落,沿着一条渭水的支流而居,渭水的这条支流叫做姜水,所以这个部落也以“姜”为姓。他们的领袖非常著名,是三皇的第三位,就是神农氏。神农氏上配火德,所以给他取了个名号,叫做炎帝。黄帝是和炎帝同时代的一个部落的首脑,他这个部族也生活在渭水一带,只不过他们所居住的支流是另外一条支流,人们把那条支流叫做姬水。……这个黄帝就姓姬,渭水流域的土地是黄色的,而黄帝在这里领导人们,所以把他称号叫做黄帝。说他是土德,于是叫黄帝。”(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国史通鉴第1部《远古时代》)

之所以称之为黄帝,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这显然是说,按照五行学说的土、金、水、木、火,少典之子轩辕氏属于“土德”,因有土德之瑞,土尚黄色(西北高原一带的土色为黄色),故而姬轩辕被称作“黄帝”。

远古传说中主要部落分布与逐鹿之战

距今约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及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出现后,中华先祖历经一百多万年的漫长演化,到大约五六千年时期,古代中国开始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相对比较大的部落,例如炎帝、黄帝和蚩尤等部落(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是黄河流域分布的部落中最为强大的两个部落)。各部落之间既展开互相攻伐,又不断合并,再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举出部落联盟首领。

黄帝原本是黄河流域黄帝部落的首领,相传距今约5000年前,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之战中打败炎帝部落,炎帝归顺黄帝,炎黄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之战中又发生战争,在激战中,黄帝部落的军队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随之大增,中原的部落就推举黄帝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秦朝时一度称为“秦人”,汉朝时逐渐称呼为“汉人”,也即今天的汉族)。

我们通常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计算起的。黄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据此,我们说黄帝因统一我国古代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部落而统一中华的伟大功绩载入后世之史册,相传尧、舜、禹、皋陶、伯益和汤等都为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后世尊奉为“华夏始祖”。

再加之传说黄帝在位期间,又大力发展生产,挖掘水井,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制造舟车,冶炼铜矿,发明弓箭,他的妻子嫘祖发明缫丝纺织,其手下仓颉、伶伦和隶首又分别创造文字,制作音律,发明算盘等等,这些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尽管其中任何一项发明,都绝对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而是经过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但由于黄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有关他品行、才能和功绩的传说,实际上反映了后人对他的尊敬,所以人们因此也就把这些发明创造都归功于黄帝名下,认为他对中华早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缔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中华早期文明做出了贡献,所以我们中国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至今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仍到黄帝陵祭拜、凭吊,足见他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中国第一个皇帝“始皇帝”秦始皇

二、皇帝是我国封建帝制时代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专称和统称)。

与“黄帝”不同,“皇帝”既不是我国远古时期传说中部落联盟的首领,更不是中华民族的“华夏始祖”和“人文初祖”。“皇帝”不是具体指一个人,它是我国封建帝制时期自秦朝至清朝历朝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专称和统称)。

“皇帝”一词出现的时间比较晚。“皇帝”称号,“皇为上,帝为下”,古人所说“皇帝”,意指天地,使用“皇帝”一词就是告诉天下之人,天地是万物之主,“皇帝”是“天子”,实际上也是天下万物之主。

皇帝中的“皇”和“帝”两个字眼,虽然已出现在我国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之中(“三皇”一般认为是伏羲、女娲、神农,还有一说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乃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但上古时期的这些“三皇五帝”都不是真正的帝王,实际上他们仅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他们的“皇”或“帝”称号,都为后世之人所追加。

从上古时期开始,“皇”或“帝”号都为后世之人所追加,这种情况直至我国历史上的夏商周时期,“皇帝”一词都未出现,因而也更谈不上是这些奴隶制王朝最高统治者的特定称号了。夏商周时期,我国这些奴隶制王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是什么呢?

据说夏朝的最高统治者称“后”(夏始于启,其奠基人是大禹,大禹因治洪水有功,被老百姓认为是管理“土地”的大神,而“后”指的就是地神,因而夏朝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后”),商朝的最高统治者称“帝”(商统治者称自己为“帝”,“帝”最早指天神,在商朝,商王就是天神。商朝统治者常用帝字加地支来称呼自己,比如暴君商纣是帝辛),而周朝的最高统治者(周天子)是称“王”的(战国时期诸侯国僭越称王,尊周天子为“天王”,当然此“天王”非近代太平天国洪秀全那个“天王”称号)。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皇帝”作为称谓最初始于秦王嬴政,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灭六国统一中国后,自认为这是亘古未有的丰功伟绩,甚至连以前的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变秦王的称号,就“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就让李斯等人研究改变自己称号的问题。

李斯等人经过商议后,向报告秦王说,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为尊贵,可改“王”为“泰皇”。但秦王嬴政当时并不满意,经过反复考虑,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不仅在现世间至高无上,最为尊贵,就是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相比,他也是最为伟大最为尊贵,于是取“三皇”中的“皇”与“五帝”中的“帝”之号,将这两个称呼结合起来,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和专有称谓(嬴政本人自称“始皇帝”,以后即以世计数,二世、三世……传之无穷,史称“秦始皇”)。

从此,“皇帝”取代“后”、“帝”和“王”等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帝制时代最高统治者的专有称号。在封建帝制时代,皇权至高无上,皇帝是古代中国历朝历代中央政权的最高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所在,是专制统治的象征和代表。皇帝自称为“朕”(秦王嬴政采用皇帝称号时,还决定今后皇帝的命令,称为“制”和“诏”,皇帝自称“朕”,此三字为皇帝所专用,他人不得使用),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或“万岁”等,私下则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和“至尊”等等(末代皇帝宣统帝溥仪退位后还被手下称为“上面”)。

由此可见,自称“始皇帝”的秦始皇嬴政实际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清宣统帝溥仪是中国帝制时代最后一个正宗皇帝)。“始皇帝”嬴政是中国封建社会国家最高统治者“皇帝”一词使用的开创性历史人物,在秦始皇嬴政之前,我国没有“皇帝”称号(专称和统称);自秦始皇嬴政之后,“皇帝”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华夏之主的最高称号(专称和统称)。

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帝制朝代,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帝制朝代。秦始皇嬴政是中国第一位皇帝,武则天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宣统帝溥仪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据统计,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出现“皇帝”称号开始,到1912年中国最后一个帝制王朝清朝“末代皇帝”宣统帝溥仪退位,在2132年的封建帝制社会中,中国共计有皇帝422人(当然不同的计算标准皇帝数量也是不同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黄帝是我国远古传说中部落联盟的首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华夏始祖”和“人文初祖”;而皇帝则是我国封建帝制时代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专称和统称)。

2、“黄帝”与“皇帝”两者发音虽然基本相同,但此“黄帝”非彼“皇帝”,彼“皇帝”也非此“黄帝”,二者含义完全不相同,故而切勿混淆“黄帝”与“皇帝”之不同,千万莫把“黄帝”当作“皇帝”,也莫把“皇帝”当作“黄帝”。

3、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历史概念是历史学科思维的细胞,正确把握“黄帝”与“皇帝”这两个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区别,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基本的历史事实,更好地区分这两个概念的不同,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史记·五帝本纪》和《史记·秦始皇本纪》等。

本文来自哥特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2/280.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11-26
下一篇 11-26

相关推荐

  • 溥仪读音 溥仪读音为什么改了

    溥仪读音 溥仪读音为什么改了
    原创首发图文/刘向荣(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教师)摘要: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黄帝”与“皇帝”是中学生经常使用的高频词汇,一些初中学生往往把“黄帝”书写成“皇帝”,或者把“皇帝”书写为“黄帝”,以至混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其实,黄帝是

    2022-11-26 03:40:01
    4819 0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12345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