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材
知识点
教材分析:
《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作者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人。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有个种田人用拔苗的办法帮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告诉人们做事情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受到惩罚。
我会写:
亡wáng(亡羊补牢)(死亡) (流亡)
牢láo(牢记)(坐牢)(牢固)
钻zuān(钻出)(钻研)(钻牛角尖)
劝quàn(劝告)(劝说)(劝学)
丢diū(丢失)(丢人)(丢下)
告gào(告诉)(告别)(报告)
筋jīn(脑筋)(牛筋)(钢筋)
疲pí(筋疲力尽)(疲劳)(疲倦)
易错字:
亡:共三画,不要多加一笔“丶”。
告:上部“竖”不出头,不要写成“牛”。
筋:“筋”下部是“月”和“力”,要写得紧凑。
疲:“疲”的部首是“疒”。
多音字:
圈quān(圆圈)juàn(猪圈)
转zhuǎn(转身)zhuàn(转动)
尽jìn(尽力)jǐn(尽管)
近义词:
后悔—悔恨 劝告—劝导 焦急—着急
终于—终究 急忙—赶忙 筋疲力尽——精疲力竭
反义词:
急忙—从容 明白—糊涂 筋疲力尽——精力充沛
理解词语:
【揠苗助长】“揠”的意思是拔。“揠苗助长”的意思是拔禾苗来帮助它们生长。
【焦急】着急。
【自言自语】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筋疲力尽】精神疲惫,力气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亡羊补牢】亡,丢失。牢,指养牲畜的圈。“亡羊补牢”指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
问题归纳:
读了寓言,你想对养羊人和种田人说些什么?
我想对养羊人说,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接受教训,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我想对种田人说,做事不能过分急躁,不能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否则就会把事情办坏。
课后习题答案:
一、朗读课文。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亡羊补牢:羊丢失了,才修理圈。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类似的损失。
揠苗助长: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二、读一读,说说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在田边转来转去。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第一组中,下句比上句多了“赶紧”一词,说明养羊人知道了修羊圈的重要性,急忙去堵窟窿。如果不赶快堵上那个窟窿,羊还会被狼叼走。
第二组中,下句比上句多了“焦急地”这个词语,写出了那个人希望禾苗快点儿长大的急切心情。
三、选做:生活中有类似“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事例吗?和同学交流。
“亡羊补牢”“揠苗助长”这样的事例有很多,如有的同学在考试之后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学得不好,就发奋学习,把不会的问题弄懂,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就是“亡羊补牢”;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出人头地,两三岁就让孩子练习体操,有的孩子受不了高强度的训练,影响了身体的发育,这就是“揠苗助长”
图文解读
同步练习1
二、选字组词。
后(悔 侮) (焦 交)急 (叼 刀)走
街(防 坊) (节 截)住 二(则 侧)
三、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1. 一词说明他好不容易想出了办法; 说明他一刻也没有休息。 表明他很累。
2.有一天,你看到了这个“揠苗助长”的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描述,填成语。
有一位爸爸,急于让自己的孩子成才,只要一有空,他就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周一到周五,孩子在学校学了,回家来还要学钢琴,周六、周日还要上形体课、奥数。爸爸的做法让孩子吃不消了,孩子经常生病,精神非常恍惚。爸爸的这种做法无异于( ),急于求成,不过,现在孩子还小,我们要赶紧补救,( )为时不晚。
参考答案:
一、亡羊补牢 筋疲力尽 丢失 劝告 钻入
二、悔 焦 叼 坊 截 则
三、1.终于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 筋疲力尽 2.示例:你这么做是错误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盲目行事,否则会出现问题。
四、揠苗助长 亡羊补牢
同步练习2
本文来自经验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