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制单位(市制单位与公制单位的整数换算,这是巧合还是老祖宗的智慧?)

当然,大家都知道,书面上使用更多的是公制单位。这里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我们使用的市制单位,与公制单位有个整数换算关系,比如三尺等于一米、一公斤等于二斤等,而非像英制单位那样,存在着小数的换算关系。那么,几千年前使用的计量单位与当下的公制单位,有如此科学的...

当然,大家都知道,书面上使用更多的是公制单位。这里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我们使用的市制单位,与公制单位有个整数换算关系,比如三尺等于一米、一公斤等于二斤等,而非像英制单位那样,存在着小数的换算关系。

那么,几千年前使用的计量单位与当下的公制单位,有如此科学的换算关系,这是巧合,还是其中暗含先人的智慧?

计量在我国的有悠久的历史

关于度量衡这件事,我想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故事,其实我国计量历史远比秦朝更久远。

《大戴礼记 五帝德》中,黄帝设置了"衡、量、度、亩、数"五量。《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禹“身为度,称以出”。

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骨尺,是目前中国所见最早的测长工具,骨尺的长度分别为16.915.715.8厘米。商代牙尺为中国度量衡制奠定了科学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有各自不同的度量衡单位制和不同的度量衡器具系列,即使在一国之内,新旧单位量制也很混乱。 

公元前344年商鞅为统一秦国度量衡而制造的标准量器铜方升上刻有:“十六寸五分寸壹为升”。

公元前221年,秦完成天下一统,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而且发了诏令,统一了全国度量衡,并且在秦代的法律《秦律》,在其《效律》中严格规定了容器和衡器的允许误差范围。汉随秦制,秦汉时尺长约合今天的23厘米。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纷立,各国度量衡的标准不度量衡制度极其混乱。如北朝魏、齐一斗等于古二斗(古斗指王莽时所定的标准),一斤等于古二斤;北周则一斗比古斗仅大百分之一斤比古斤仅多二两;南齐则一斗等于古一斗五升,一斤等于古一斤八两。长度方面,北朝一尺比古尺增二至三寸,南朝则增不到一寸。

本文来自甜味撩人心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3/130870.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08-21
下一篇 08-21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12345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